Advertisement
林奕華.繾綣星河

林奕華:張艾嘉人生第一個獎項

專欄
2023.03.17
撰文:林奕華
張艾嘉在七○年代演中學生沒難度。《碧雲天》(1976)前也有《門裡門外》。但到了八十年代,在楊德昌的《海灘的一天》(1983)裏,清湯掛麵和一身中學校服飾演「小妹」,仍然沒有說服力問題。
張艾嘉在七○年代演中學生沒難度。《碧雲天》(1976)前也有《門裡門外》。但到了八十年代,在楊德昌的《海灘的一天》(1983)裏,清湯掛麵和一身中學校服飾演「小妹」,仍然沒有說服力問題。

零零七系列有一部《你只能活兩次》(一九六七),張艾嘉不是沒有當過「瓊女郎」,但僅僅那麼兩次,也很值了。她們是,在《碧雲天》(一九七六)裏的俞碧菡和《浪花》(一九七六)裏的賀珮柔。

雖然,兩次她都不是第一女主角。

《碧雲天》原著裏率先亮相的,是靜悄悄的教室裏,五十幾個寫着作文的女學生。這些「小東西」中,有一張正盯着黑板發愕的臉孔,讓女教師蕭依雲看出了神。然後,被描述的便轉為敘述的。

托着下巴思索的俞碧菡,「腦子裏有幾百種思想,幾千萬思緒,卻沒有一條可以聯貫成文句」,但「知道自己完蛋了」的她,還是意識到「那年輕可愛的代課老師,一定以為自己出了一個好容易好容易的作文題目!」,因為「黑板上是個單單純純的『我』字。我,是渺小的。」

光從出場先後來看,其實難以分辨《碧雲天》的兩個人物誰是「女一」和「女二」。但當男主角只有一位(秦漢),另一個女演員又是獨當一面的林鳳嬌,蕭依雲廿二歲,俞碧菡十六、七,「長幼有別」,便成了誰更適合演誰的指標之一。

據說這張林鳳嬌與劉文正拖手的照片,是為《碧雲天》選角而拍下。屬實的話,劉雖沒選上,但和林合作機會還多得很:《愛情、文憑、牛仔褲》(1976),《跳躍式的愛情》,《噴射式的愛情》(1977),《超級戀愛》(1977),《提防小妞》(1982)。
據說這張林鳳嬌與劉文正拖手的照片,是為《碧雲天》選角而拍下。屬實的話,劉雖沒選上,但和林合作機會還多得很:《愛情、文憑、牛仔褲》(1976),《跳躍式的愛情》,《噴射式的愛情》(1977),《超級戀愛》(1977),《提防小妞》(1982)。

又湊巧的,二人是同齡。縱然林鳳嬌比張艾嘉出道早上一年,但林鳳嬌的出道電影《潮州怒漢》,和張艾嘉的出道電影《飛虎小霸王》,同在一九七三年上映。最後怎樣定案,就看導演李行和作者瓊瑤。然而李行這次打破慣例,還沒取得瓊瑤同意已先行拍板。

原作者便把對導演「先斬後奏」定下林張角色的意見,發表在香港《銀色世界》雜誌上。在她看來,在這教師向學生借胎生子的故事裏,能有此現代女性思維的蕭依雲,更適合由洋派的張艾嘉來演。而儘管二女的戲分與表現旗鼓相當,第十三屆金馬獎的得獎名單肯定了李行獨具慧眼,張艾嘉拿下最佳女配角,乃生平第一個電影獎項。

但如何決定俞碧涵不是女主角,至今仍是問號。

燭光下的張艾嘉與劉文正。這是一次偶然,卻成了永恆,又是孤本。「這張當年《明報周刊》的封面,就是那晚淺水灣酒店四人燭光晚餐,雖然Bob Liu替我們仨拍的那張合照遺失了,但是楊凡隨意的快門,就可以登上當年最火的《明報周刊》封面,可見當年他倆受歡迎的程度。」楊凡憶述。
燭光下的張艾嘉與劉文正。這是一次偶然,卻成了永恆,又是孤本。「這張當年《明報周刊》的封面,就是那晚淺水灣酒店四人燭光晚餐,雖然Bob Liu替我們仨拍的那張合照遺失了,但是楊凡隨意的快門,就可以登上當年最火的《明報周刊》封面,可見當年他倆受歡迎的程度。」楊凡憶述。

燭光下的張艾嘉與劉文正。這是一次偶然,卻成了永恆,又是孤本。「這張當年《明報周刊》的封面,就是那晚淺水灣酒店四人燭光晚餐,雖然Bob Liu替我們仨拍的那張合照遺失了,但是楊凡隨意的快門,就可以登上當年最火的《明報周刊》封面,可見當年他倆受歡迎的程度。」楊凡憶述。[/caption]

還有與香港有一段緣的《浪花》。當年嘉禾戲院開幕,揭幕影片便是它。卡士採三生三旦制,李湘配柯俊雄,林鳳嬌配秦漢,張艾嘉配勾峰。張飾演男主角柯俊雄的女兒。有台灣影史研究者這樣寫:「她的青春活力,溫暖體貼,在不久的將來,便會透過林青霞的演繹,成為『瓊女郎』最深入人心的藝術形象。」

當張艾嘉劃上「瓊女郎」的句點,劉文正也以「瓊男郎」的身份,給他的電影生涯謝幕鞠躬。在「瓊瑤電影黃金時期」趕上尾班車的他,在一九八二年接連演了《燃燒吧!火鳥》與《卻上心頭》。張艾嘉說過「劉文正是灰色的。」身為「發小」,莫非早已預見,這位朋友有對娛樂事業「意興闌珊」的一天?

陳卓賢 姜濤 莫文蔚
人氣 TRENDING
王力宏 梅艷芳 李靚蕾 姜濤 MIRROR ERROR 張家朗 香港小姐 聲夢傳奇 炎明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