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入正題前,容許我賣個廣告。我新公司開業五個月,旗下的Facebook Page 「FoolClub」,每月的Organic Reach和短片瀏覽量,都衝破三百萬,Engagement二百萬。拿着這個成績表和客戶開會,應該有不錯的說服力(更主要是收費便宜),但客戶總會一面狐疑。
對了,看見我在開會,客戶總會有一絲擔心:會否政治化?會不會抽火水?不是我挑通眼眉,而是自己知自己事,我會自動解釋:在開業之前,我和創作同事的共識是,專頁不會抽政治水,也不會急於投機網絡熱話。如果有好的創作力,應該創作一些時效性低,但也能引起注意,帶動話題的作品。
香港很多專欄作家、網絡紅人、KOL,對於一些即時的新聞事件,作出最快的網絡回應。補充資訊有之,提供「另類思考」有之,抒發情緒有之,各有各不同的出發點。出於良善的意願,希望為社會作出改變,為被欺壓的小眾發聲,其志可嘉,應當尊重。但亦有一些走火入魔的,為抽水而抽水,為突出自己而惡毒,無論最後能否自圓其說,其實都只為了呃like,為了讀者增長。
有些人,指摘自揭被性侵是崇洋,更亂用比喻,偷換未審先判的概念。說穿了,又不過是怕執輸行頭,趕急在言論市場分一杯羹,也是為了「Me Too」——人有我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