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很喜歡食豆腐,心無雜念,當然理直氣壯地說。直至有一天,聽到旁人說:「佢好鬼衰,成日係咁食人豆腐,真賤格!」話畢,那年華老去、肥肉橫生的女人,其厲鬼般的眼神,植入我心,食豆腐之嘛,為何使她氣憤難平?
就此,曾試向年輕的朋友問「食人豆腐」所指何事?他們都答不中。也許他們沒有經歷過借用食物來寓意的文化影響,豆腐能吸收油分,故「索油」泛指鹹濕佬也,十分鬼馬又傳神。
在家都會煎磚豆腐吃,然而十次有九次都不成功,後來知道要先燒紅鑊及多下油,煎外皮至微焦,後用細火慢煎,需要是心機和時間。偶爾也會到豆品專買店吃煎豆腐,淋些所謂秘製豉油,加上一杯原味豆漿,感到滿足。
自家煮「豆腐蝦米粉絲湯」,材料有一磚盒裝豆腐和一包粉絲,用紹酒、海鹽和麻油醃蝦米,爆香後加水或高湯轉細火滾到出味,再放粉絲豆腐略煮便可上碗,當然既慳錢又美味呀。
喜歡「麻婆豆腐」它那份鮮、香、濃油和味厚。先以豆瓣醬、花椒油、白胡椒和辣椒炒香肉碎,然後放切粒豆腐大火煮一會,最後打個玻璃芡;趁熱吃,拌飯一流。若不加絞肉,便是一道可口的素菜。
豆腐也可以成花。大廚把豆腐細心切長條,然後萬般小心地輕輕放入高湯內煮,待豆腐滾至「開花」,便小心翼翼地倒入大碗,客人對賣相極佳及豆香四溢的「文思豆腐羹」大讚不已。大廚盡顯刀功,把平實的食材,一登龍門了。
還記得一把沉實的聲音:「豆腐花、有豆腐花賣,靚靚嘅豆腐花!」黄婆聽後便嗱嗱聲拿着大湯碗跑到街上買豆腐花,我伏在窗前看,他倆都笑語盈盈,小販叔叔接過銀兩,連番多謝;黃婆雖有不捨,但要返上樓照顧少主,聰明的我知道有東西吃,早已開門等候。她問我好吃嗎?我答當然好吃,她漲紅的臉流露春意。過了一段日子,搬家後,再聽不到小販叔叔的叫賣聲,疼我的黄婆歡顏也減。
豆腐何止是陽間食品,謹記已故長輩訓言,每逢在七月十四燒街衣時,定備冷飯、芽菜和豆腐拋到地上,向孤魂野鬼送食。長輩對人對事的人情味,影響至今。至於那句廣東俗語「呃鬼食豆腐」,識破別人謊言,揾鬼信咩!真是維肖維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