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一個人,傾偈是常識吧?當然這是雙向活動,要大家都想認識對方,對話才有意思。很多時候,可能對方只想找認同,並不在意聽者是誰。如果談話過後,能給別人帶來點安慰,也是好事,只怕遇上苦水決堤的人,一不小心,自己也會被拖進沒頂之難中。
倒是和自己傾偈穩妥點,我人生中許多重要的決定和改變,也是從自我討論、傾訴得到勇氣的;在不同階段通過和自己的傾談,我再次看清「我」的面貌和真相。其實,真正認識自己,接受自身的優劣,也是一個創作人必須有的條件。寫故事時,即使寫的是別人的生命,但作者的觀點和感受,都會灌注字裏行間,而寫作也是和自己傾偈的好方法。
前陣子趕畢業作品,我故意以傳統三一律手法編寫劇本,即故事發生在一天之內同一地點,難度在於對話的精練及情節、人物的鋪陳發展。故事本源於一個訪問,重點在上一輩人的氣節及對家庭的堅貞,還有父子終生不能再見的傷痛。經過數月的沉思和寫作,劇本已由別人的故事深化成與我緊緊連繫的創作,內裏傾訴着生命中的失去、人和人之間的錯失與距離,以及重掌生活的勇氣。
這個名為《我們在海上的父》的劇本,會在二月中在香港話劇團讀戲劇場演讀,由與自己傾偈到和觀眾傾偈,希望這是一個真正的雙向交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