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一帶一路」,在口號上,是國際戰略的大格局,但藍圖遠大,缺乏的正是細節。
一百年來,郵輪旅遊工業,都由西方獨領風騷。除了英國的東印度公司承傳下來的鐵達尼號,荷蘭、意大利、德國,都是郵輪造船的工業大國。
真正的「一帶一路」不必捨近圖遠。郵輪旅遊業大興,像法國紅酒,在大革命之後下放法國的中產階級。近年,除了高爾夫球,郵輪也開始普及化了。
世界的大郵輪,文明的幾家,像瑪麗皇后、水晶、Princess Sapphire,縱橫全球市場,八仙過海。西方人口老化,社會福利充足,許多人退休後選擇遨遊四海。郵輪之上,又有醫療和水療按摩,還有小朋友遊戲室、圖書館,一座十五萬噸的郵輪,除了是水上樂園和餐廳酒店,還是非常舒適的養老院。
但是坐郵輪像享用美食一樣,富貴要有三代的修養。任何趕上暴發快車「先富起來」的人,如果要上郵輪,不宜太心急,移民美國可以快,送子女去英國寄宿學校也可以快,財產電匯瑞士銀行,更快。但坐郵輪,一定要上三個月的郵輪文化禮儀補習班,因為郵輪最重細節和規矩。
因為一登郵輪,心情就要向藍色的海洋調節。在陸上大城市污染而產生的種種煩躁、怨憤、焦慮,在船艙裏一安頓行李,侍應和船員酒吧的酒保,還有舞台司儀,個個笑臉迎人,幫助你開放心胸,讓未來的碧海藍天慢慢洗滌。
因此粗糙的人,一上郵輪就會「撞板」。西方喜歡悠閒,也懂得細味生活。他們常常說:Have a Good Time。坐郵輪就是Have a Good Time的心靈旅行。最重要是互相尊重,像日本人一樣,不要為對方製造麻煩。
上郵輪的第一步是接受紀律集訓。到大劇院學習如何使用救生衣,此時遊客要仔細聽訓導人員講細節,不要像中國人的酒席集會,台上的人自顧自,台下三五成扯談,不尊重主人家。然後是餐廳進食時間。自助餐不可哄搶:千萬不要焦急,每艘郵輪的廚房,儲有過百噸的食物,肉類、蔬菜、蛋糕,不必糧票肉票,大量現貨,也不會飛掉,relax,不要帶幾代人饑荒逃難的記憶基因,以為一上船就像投奔怒海。
郵輪有進食時間表,特別是鋪有白桌布的高級餐廳。一個房間,一家三口,最好齊集一起,一起在門口報上艙名,由侍應引領。至於圖書館,人人都寂靜地閱讀。還有海洋脫離了國家領海,當然沒有星通訊,船上沒有WiFi,不要到處抓狂,學過一點沒有WiFi心靜自然涼的日子。
香港畢竟是國際都會,坐郵輪有大約二十年基礎訓練。早期的雙魚星、處女星等,一直開船到今日,比較大眾化。現在許多國際郵輪開進來了,包括馬來西亞的雲頂香港集團,在歐洲買了三個船廠,在德國造十五萬噸的郵輪,分別在今年明年下水。
一口氣買下三大船廠,花費共二億三千萬歐羅。雲頂旗下即刻收羅三大名牌:水晶輪、亞洲的夢想輪,以及大眾化的雙魚星和處女星等,這支船隊,比得上當年鄭和,從此郵輪工業由華人分一杯羹。
目標當然是吸納中國大陸市場。然而這是跨世紀的工作,因為中國人雖然有錢,但發財尚待立品,而郵輪旅行正是「立品」的細節表現。最重要的是,中國遊客必須認識到:中國與世界接軌,而不是世界改變百年的文明規則來跟中國接軌,就像玩一場Show Hand,最後到底是誰先開牌,見哪一家的牌戶問題。西方的郵輪文化是十九世紀承傳下來,不會因哪一個大國崛起而改變。登上郵輪的人,無論是哪一家,最重要先在地上學做好公民,然後再航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