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們問我,為何多年沒上舞台演戲的我,今年竟然答應再次粉墨登場,演出《父親》。其一因為適逢香港話劇團四十周年誌慶,身為前任藝術總監的我,可以參與慶祝,自然是一樁樂事;其二是難得遇上一個絕佳的劇本及一班合拍的夥伴,有一定的藝術水平保證,這也是我投入創作的先決條件。
但回想當馮蔚衡導演邀約時,我確實只短短考慮了三天便一口答應,有點單純地「想做便去做」,完全沒想過自己已經十年沒有演舞台劇,以及體力能否應付,跟以往總會思前想後,擔憂能否成功的我截然不同,或許跟自己已年屆七十有關吧!
論語曰:七十而從心所欲。正好表達現階段的我,不再過於顧慮成敗,讓內心自由自在地去追求熱愛的表演藝術。總結《父親》一劇,無論是整個排練過程,與我曾經教過、合作過的導演、演員一起創作;或是十六場的演出,與觀眾真情的交流,都是那麼充實及有滿足感,我從心底裏感謝這個演出機會。
另一件印證我「從心所欲」的事情,是答允為香港藝術節策劃及創作一齣粵劇經典《百花亭贈劍》的演出。仍記得當我任演藝學院戲曲學院院長時,接觸到一班熱愛粵劇的年輕人,令我有感而發地希望為他們多做一點事,看看能否帶領他們開拓一個嶄新的發展平台。這次演出作為賽馬會本地菁英創作系列的第一個粵劇製作,我將用現代劇場的理念去探討粵劇,包括怎樣敘述故事和發展主題;並精挑細選了一班年輕的粵劇菁英,按現代劇場的體系去排練和製作;更要求劇本音樂、佈景服裝、燈光音響等共同創作,期望為唐滌生戲寶注入新時代的演繹。
為此,我放下多年來對粵劇創作的自我限制,不再顧慮是否得到業界的認同或傳統觀眾的讚許,嘗試為粵劇的現代製作方式踏出第一步。不論成果如何,只是深信值得做的,還是應該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