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林奕華.繾綣星河

林奕華:青春的標記

專欄
2021.12.04
撰文:林奕華

六十年代銀幕上的每位青春玉女都有(至少)一部歌舞片作為青春的標記。

芳芳、寶珠自不必說,阿哥哥,扭腰舞在她們主演的時裝片裏是「有備無患」。芳芳最常見是以歌舞明星的角色入戲,寶珠也不乏大顯身手的機會,但印象中最特別一次,是以男主角的夢中人方式載歌載舞,那是與呂奇合演的《霧美人》(一九六八)。

李琳琳沒有給我留下那麼多的歌舞片記憶,可是,唯一的一部因為取了《青春的旋律》(一九六八)為戲名,它便成了某種永恆。

芭蕾舞不只是舞,它也是劇。六十年代國語歌舞片中的芭蕾舞片段,數《香江花月夜》中,曾到日本受訓的秦萍演出的角色讓它最叫人難忘。李琳琳的這一幕,近鏡時是上半身的演,遠鏡時是大全景的跳。
芭蕾舞不只是舞,它也是劇。六十年代國語歌舞片中的芭蕾舞片段,數《香江花月夜》中,曾到日本受訓的秦萍演出的角色讓它最叫人難忘。李琳琳的這一幕,近鏡時是上半身的演,遠鏡時是大全景的跳。

與《梅蘭菊竹》、《紫色風月夜》、《歡樂滿人間》、《花月良宵》、《青春戀歌》、《愛他、想他、恨他》、《霧美人》同一年面世,不能說《青春的旋律》是熱潮中最具來頭的浪花,但「李琳琳」確是使我眼前一亮。雖然,那一年同屬國泰的汪玲,也一樣憑出演改編依達原著的《蒙妮坦日記》引人矚目,還有《月夜琴挑》的張慧嫻。只是當時乃「邵氏當道」的年代,小小影迷如我,要在更為家喻戶曉的名字裏分出時間心思的一杯羹來,我的心無疑偏向了長髮、活潑,或更主要的原因—像「鄰家女孩」的李琳琳。

一九六八年夏天的李琳琳與金川。背景是山與海。兩者皆屬愛情神話的符號,前者又高又大是盟約的見證,後者有澎湃有深情是誓言的比喻。
一九六八年夏天的李琳琳與金川。背景是山與海。兩者皆屬愛情神話的符號,前者又高又大是盟約的見證,後者有澎湃有深情是誓言的比喻。
青春在演員身上可以是魔法。李琳琳的熒幕年齡便是一例。如果當年她的事業按電影女明星的一般年齡發展,三十歲便是三十歲。但投身電視卻延長了她的少女時期,因為這個媒介正年輕。
青春在演員身上可以是魔法。李琳琳的熒幕年齡便是一例。如果當年她的事業按電影女明星的一般年齡發展,三十歲便是三十歲。但投身電視卻延長了她的少女時期,因為這個媒介正年輕。

小學四年級生可以有幾崇拜在紙上才能得睹的青春偶像?說起來也有趣,小時候對於明星們的熱度,原來跟大人的消費習慣最有關係。芳芳寶珠是「近在咫尺」,外婆住西洋菜街,上石硤尾的美麗宮戲院連巴士都不用搭。同樣,家在九龍城,《紫色風雨夜》與《霧美人》都是在步行十分鐘便到達的龍城戲院上映。但要在腦海搜出有限的國泰電影在哪裏看過,只記得是在柯士甸道倫敦戲院看《聊齋誌異》系列(一九六五),及後楚原加盟國泰操刀的《錄音機情殺案》(一九六九)、《火鳥紫丁香》(一九七○)和《龍沐香》(一九七○),依稀是在域多利戲院放映。那是家庭日鮮會涉足的「遠在天邊」,故此到今天還在惋惜粵語片鬼才導演轉投國語片陣營的三部紀念性作品都只有聽過名字,沒能見上真容。

《青春的旋律》便只有美人魚般活在想像裏。直至在大海一樣的分享網站上和「她」終於一見。那應是流落在東南亞影帶市場的版本,重見天日的部分都是歌舞片段。歌曲是幕後代唱並不稀奇,有一場名叫《海韻》的現代芭蕾舞,在處理上卻是別出心裁。劇情舖排李琳琳是舞中的女主角,演出在大會堂劇院實地拍攝,觀眾席上坐了飾演李琳琳父母的王萊和賀賓,只是舞台上他們的女兒,近鏡是一個人,遠鏡是另一個人。

這支七分鐘的芭蕾舞由毛妹設計,近鏡加遠鏡組成的編排組合,或可被視為非常罕有的舞蹈影像鈎沉。

姜濤 莫文蔚 聲夢傳奇
人氣 TRENDING
王力宏 梅艷芳 李靚蕾 姜濤 MIRROR ERROR 張家朗 香港小姐 聲夢傳奇 炎明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