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幾個非常勢利的朋友,不是對金錢物慾勢利,對文字書本勢利。其中一個拒絕外籍男子的追求,Cumberbatch的氣質加Chris Hemsworth的身形都不要,「我點同佢講《紅夢樓》喎!」我們調侃說「講《Hamlet》囉,《The Dream of the Red Chamber》或者《The Story of the Stone》,有譯本嘛」,她杏眼圓瞪,王熙鳳上身,嬌嗔中有兩亳子霸氣,花生友的嘴巴自動對摺。
拜書主義,貪文戀字發書寒,除了陶冶性情增廣識見,也有防止面目可憎的作用,是以書店的副題應為「樣衰埋面」,歇後語該為「好過整容」。而語言乏味,思想乏趣的人,也可多讀書,正所謂「多讀兩句書,少說一句話;讀得兩行書,說得幾句話」,是古人的智慧。
你可能以為,拜書的好處比較虛,沒有什麼科學根據。錯了。UC Berkeley的心理學教授Anne E. Cunningham在」What Reading Does For The Mind」(閱讀對腦袋起了什麼作用)的研究發現,多讀書至少有六大好處:
1. 令人更聰明:多看書的人,成績比較好,更重要是他們的聰慧可隨年歲增長,不折舊卻懂增值。
2. 可以減壓:尤其是小說,深入故事之中,令你忘了人間何世,暫擱亂了眉目的紅塵。
3. 更祥和寧靜:靜靜的、專注的坐下看書,讓過度活躍和長期multi-task的你減少焦躁。
4. 增強分析力:書本能增進學識,研究顯示學識淵博洞察力也會強,更易掌握要領或解讀事情。
5. 懂得更多生字:閱讀比談話及直接教授更能學懂生字,活用的生字更多,寫作、對話、日常溝通人際甚至理解他人感受都更準確練達。
6. 增進寫作技巧:看書,就是寫作的健身,有助健筆,近豬者豬,近書者善寫。
拜書,可以是好事,但留心,上述讀書的好處,與品德心性提煉無直接關係。之所以嗜書拜書,還因為相信多看幾本書,可令一個人修養品格提升,但不是什麼書都可以令人變好。市面上,一街都是有知識沒常識,有學識欠品的人,書多讀了官還是做得劣,事還要做得爛,價值觀還要錯得很的,大有人在。加拿大約克大學心理學教授Raymond Mar和多倫多大學心理學教授Keith Oatley分別在2006年及2009年的研究,發現讀小說的人最有同理心,最能兼容他人的意見、信念及興趣。換句話說,最不自我中心,可以並包他人,是以能誠心接受他人、體諒他人。多讀文學故事,才是令人性淬鍊得更溫潤、對世情更多慈悲的普渡、他們的結論甚至發現多讀小說的人是最好的情人。
對於沉淪書海的人,閱讀本身已是一種享受,讀小說,」Exposure to fiction makes us better at reading thoughts and emotions in real people」,透過」mind in the eyes」 test(腦袋的眼睛測驗),讀文學小說的人,往往更能準確認出一雙眼睛背後的情緒感知。情人如果沒有同理心,眼界向內,容易祇顧自己,忽略伴侶所感所需。閱讀小說、文學(看電影也一樣),讀書人進入無數小說主角的百年身,穿越生關死劫,生還勝利傷痕,再回頭千年道行。讀書人善於進出靈魂,接觸心靈深處。他們不是醒目是有智慧,比起不閱讀的人擁有」higher cognitive functions」,對人世的磨難志節的培養有深刻的體會,有助鍛造出更優秀的人格。
那小說怎樣讀最好?慢讀(slow reading)又或稱深讀(deep reading)。尼采說」It is not for nothing that one has been a philologist, perhaps one is a philologist still, that is to say, a teacher of slow reading」,語文學家的存在,或許為了教人「慢讀」。也就是慢活的道理。快讀,某程度像快餐,像」fast fashion」,像」One-Minute Bedtime Story」,求速度放棄了深度,在淺水處掠過,沒在深層處浸淫。刻意減慢閱讀的速度,意在加強理解和樂觀,享受和感悟更深也。
王爾德在《Lady Windermere’s Fan》教我的,」People are either charming or tedious」,沒有第三種。我想,世上有兩種人,拜書的,不拜書的,拜的,charm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