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藝人學生問我,應如何把演員分類?他應該做一個怎麼類型的演員?我說,分類有很多方法,不過我先想起了這兩種。
第一種:「Look at me!」演員
有些人,一站出來就是亮眼。可能因為標緻的臉孔,或者完美的體態,作為藝人根本就是贏在起跑線。但如果對這些天生的優點太過自覺,內心獨白是:「看着我看着我!」那他們演戲就是「表演」不是「表達」。這種演員希望觀眾記住自己(impress),多於好好演戲(express)。想像一個明星要打一場網球賽,場內所有觀眾都是慕名而捧場,你作為那位焦點人物,既要知道打好這一場波,但同時間腦海裏對自己的舉手投足都非常自覺,因為每一秒鐘你都知道有人正看着你,你渴望觀眾為你尖叫,為你拍照。
這類型演員要是有足夠的天資,或「運氣」,他們都會成為偶像演員。無論他演什麼角色,觀眾只會被他的魅力而迷倒,在銀幕上或舞台上,觀眾只看到演員而不是角色。很多時這種演員很有(甚至太有)個人風格,無論說話或者形體,都有一些標誌性的習慣, 但因為觀眾的興趣落在這個演員多於角色,所以也不會太挑剔。導演起用這些演員,除了可能因為他們的魅力,有本身觀眾羣(也就是票房保證),另外就會善用他們在公眾所建立的形象而作本色演出,即是角色和演員間的距離很接近,就可以雙贏了。這類型演員或者可以一直演下去,只是在不同戲種都會出現類似的演繹,可以捱多久就看觀眾對你的能耐,或是你是否滿足這種表演方法。
第二種:「carefree」演員
他們視演戲為日常行為一種,而不是「表演」,或對演戲有任何「高人一等」的幻想;他們像一個小孩被帶到一個遊樂場,爸爸一聲:「可以去玩了!」他們就像甩繩馬騮一樣自由奔跑,爬高爬低,小孩從來不理周圍的人怎樣評價他們,也沒有想過要怎樣令家長記住自己,只是想好好地玩,好好地享受自己創造的世界。我們在旁觀看,卻覺得無論這班小孩做什麼也非常耐看--因為我們愛看的是那種不造作的真摯和投入。
我教藝人演技課多年,有一個有趣也有點無奈的發現,通常在外國成長的,他們在課堂上總是比香港土生土長的活潑,無拘束又充滿想像力。而擁有「carefree」這種質地的演員,也是先天籌碼一種。這種演員,如果熱愛戲劇,逐步揣摸自家的演戲方法,一旦投入戲中,他會變成角色,享受自身永遠躲在角色後,觀眾無法從他的演出想像到演員本人,但我們會被他的演繹所打動;戲完了,我們會記着那個角色在故事裏的遭遇,而不是他演得怎樣怎樣。這種演員,是導演的寶;因為他們的可塑性和演繹往往可以把劇本發揮到極致,而且在他們身上永遠找到屬於角色的驚喜。
每個演員的起步點不同,每個人本身的質地也不是你一開始就可以自行設定,是因為你的先天,成長,教育等;但通過接觸演技而認識自己,只要真的喜歡演戲,有着正確的藝術價值觀和修養,我相信都會成為好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