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彭秀慧.留點獨白

彭秀慧:最好的母親

專欄
2022.04.01
撰文:彭秀慧

psw2785

終於看了去年極高評價的台灣電影《美國女孩》,沒有如過山車般的家庭倫理大起大落情節,卻血肉無比地呈現了一家人之間既愛且恨的複雜情感。故事最觸動我的地方,除了女兒芳儀那種被排斥的的孤單,對自由的嚮往,還有她和媽媽莉莉緊張的關係,勾起了青春期同樣叛逆的自己,那些藏於心底,跟媽媽有過的衝突片段。

也許年少的我們都有過對媽媽的不滿,尤其是一天到晚被媽媽要求,怪責,打罵,彷彿自己的人生只能跟着她的方向去走,彷彿在媽媽眼中永遠做得不夠好,離家出走的念頭浮現了一次又一次。「如果某某同學的媽媽是我的媽媽就好了!看!她從來不會罵她的女兒!」「為什麼我的媽媽要是她!為什麼只有我這麼可憐!」我常常生媽媽的氣,抱怨為何媽媽不是自己所選擇,為何媽媽從來沒有理解自己的意圖。我不認同她的行為,也不喜歡她的決定。直到有一天,有人說,只要你當了媽媽,你就會真正瞭解到你媽媽的偉大。還記得當時我對自己說,就正如芳儀在自己的演講稿中寫道:「這個世界上我最不想成為的人就是我的母親。」

結果,我到今天沒有成為媽媽,也沒有渴望成為媽媽的其中一個原因,是因為我已經明白到媽媽這個身份太不容易,太多犧牲,也真的太過偉大。誰又會知道如何做一個最好的母親呢?如果每一個媽媽都是新手上路,大概只能一步一驚心地邊走邊學。這齣電影讓我看到當父母的迷惘,他們喜歡掩飾自己的情緒,喜歡以要求和埋怨去掩飾自己的不安,喜歡在孩子面前展示權威多於展露脆弱--他們脆弱的時候,孩子總是看不見。

戲中女兒芳儀的同學問她:「你到底在氣你媽什麼?」芳儀說:「我只是覺得她可以做得更好。」同學輕輕回了一句:「這如果就是她的最好了呢?」我們在指責別人不夠明白自己的同時,也忘了理解對方的苦衷。原來當日某人的話的意思是,你當了媽媽,不是要證明媽媽有多偉大,而是你終於知道你也不會做到一個滿分的媽媽;不同人的期望總有落差,還未計生活中的所有突如其來。

電影故事最後以疫情的出現神奇地拉近了一家人的距離,令人安慰的是,孩子的情緒其實來得快也去得快,正如年少時候我生過的氣早已煙消雲散。疫情帶給這家人最大的「禮物」是失去的危機,和共同面對災難的契機;電影提醒了家庭中每一個人,在恨的背後,其實還有很多未被說出口的愛,彼此在大家生命中未被察覺的重要性。她未必是最好的媽媽,但她肯定是你最愛的媽媽。

 

 

聲夢傳奇 陳卓賢 星級企業大獎2020
人氣 TRENDING
王力宏 梅艷芳 李靚蕾 姜濤 MIRROR ERROR 張家朗 香港小姐 聲夢傳奇 炎明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