間中都會收到一些朋友短訊希望我可以代訂演出門票,能力範圍內可以幫忙的,我都會樂意。
「親愛的,我想買飛呀!」
「你想看哪一天?」
「幾時做呀?有邊日呀?在哪裏演出?」
(提供資訊)「我問吓我朋友先!」
(隔了一會)「親愛的!我總共要18張!我朋友也要來支持你呢!分4張,6張,6張,2張!不同日子可以,同一日亦得,除了其中4張那個一定要看7號晚……幾多錢一張呀?2張那個可否要平飛呀?……啊!不好意思,我再確定一下我朋友的訂票……」
這樣令人疲累的對話實在多不勝數。人家要買票來支持你,你本應非常感激,只是人家把你看成「訂飛熱線專員」,有些只要上網一看就知道的資訊要靠演出者親自告訴你,或把訂票名單寫得不清不楚,留聯絡電話卻寫錯自己號碼的也不少。還有那些過了數忘記入數紙,要求我「自己去銀行查看入數」的訂單,一直追到開場一刻還未願意入數的也有見過。做票務的人常常洩氣,因為不顧人感受的人太多,主辦單位要處理的是海量訂單,處理的人也不一定認識訂票的人;還要因為你一時忘記,一時寫錯,一時遺漏,而要為你刻意去翻查紀錄,這需要浪費多少時間?
然而我想說的,不是訂票有多麻煩,而是很多人做事並沒有考慮自己的位置或接收一方感受,逼得把時間花費在不必要事情上。例如我最近在網上看到一位剪接師朋友分享所收到一張場記單,這張由場記填寫的紀錄只寫了最重要的場口號碼和檔案號碼,其他所有關於現場拍攝資料例如場景,日期,頁數,人物和場口內容等等全部漏空,朋友拿着文件一頭霧水,要由頭核對所有資料,又浪費了許多本來不應花的時間,那為什麼當初寫的時候場記仁兄沒有「順手」寫得好一點呢?就是因為寫的人沒有考慮過別人要怎樣看。
有很多事情只要付出的人做多一步,就可以減省別人很多步;肯想像一下人家感受,就會知道你應該如何處理事情;人人都這樣做事,世界應該運行得更順利。我想這也是聰明的人做事其中一個習慣── 「將心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