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校園外圍的大街漫步,連綿的燈柱上高掛我校的招生旗幟,我以為自己的大學不會搞這些,接着驚訝於一己的幼稚。六年之隔,這既是我熟悉的區域,也是我不熟悉的區域了。六年真的有這麼長嗎?在那年每個上課天都得走的路段上,我踏着步,沒了那年的篤定、亢奮、傲氣或疲憊(美術科學生的生活就是永不歇止的疲倦,為了那堆藝術和哲學理論,為了東奔西忙找物料,或是因為昨夜的酒精),多生一分既陌生又親切的情懷,目光同時變得細緻銳利。大概由於被複雜的情緒所困,我走得愈來愈快,到達學校正門時,竟發現自己喘氣了。
天呀,怎麼大堂如此……光亮?在那片清晰的記憶裏,Goldsmiths校舍的室內部分總是偏暗,如果需要150度燈泡才足以照亮走廊,她就是用了100度,如果室內設計師建議該玄關使用100度燈泡,她偏偏選用60度;閣下儘管如此理解。然而今天到訪,噢大堂……又不算是格外明亮,但總算用了合適度數的燈泡。接待處裝修了,禮堂沒了,牆上出現裝飾性物件。感覺相當奇怪。明明裝飾性的概念並不在校風之內。雖然校舍整體仍有破爛感(我們對此引以為榮),而且遠不如中央聖馬丁新校舍一般瘋商業(或可說為瘋美麗,視乎你站在哪裏看;意思並非閣下的雙腿站在哪裏,而是在人生觀點立場上站於哪裏),但無論如何,校舍是新淨了,裝修費是挪用了,主要來自我們付出的那該死的學費。
還來不及走遍整間校舍,還來不及選出氛圍跟自己當年最相似的同學,手機響起了。信息來自S,來自挪威的她於畢業後一直居於該區,以舊生身份使用學校圖書館做研究,仍在當代藝術圈掙扎的S。那乖戾的、如女巫一般的S,恆久活於自我憎厭的S,我那親愛的S。我倆早約定在圖書館門外等,在信息中,她寫道「Here now」,感覺就像我們當年相約一樣。六年之隔,彷彿一下子消失。
(下期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