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醫健知多D】郭旭龍講「爆肺」風險 身高六呎四以上出現率多100倍

本地
2021.04.26
撰文:徐雲攝影:洪志富

「爆肺」醫學上稱為氣胸,本來是密封的胸腔膜,當肺部內層胸膜穿破,空氣進入胸膜空間,壓迫肺部就形成氣胸,常見徵狀包括胸痛、呼吸困難等。香港跨欄運動員陳仲泓,110米欄紀錄保持者,身高一八六厘米,中學時期第一次「爆肺」,之後陸續九次「爆肺」,幸好對他的運動員生涯沒有造成影響;為什麼高瘦的人容易「爆肺」?戴口罩做運動會不會增加「爆肺」風險?呼吸系統科專科醫生郭旭龍一一解構。

高高瘦瘦的陳仲泓,正是郭醫生所指氣胸高危之族。
高高瘦瘦的陳仲泓,正是郭醫生所指氣胸高危之族。

陳仲泓:郭醫生,為什麼高瘦型的人容易爆肺?

郭旭龍:根據統計,高瘦型人士,出現氣胸的情況不是太高也不是太低,但身高超過六呎四吋,氣胸的出現率就高了超過一百倍,成因可能是先天性的疾病,例如患馬凡氏綜合症(異常身高是病徵之一),先天體內軟組織不穩定等,都是氣胸的高危一族,所以有可能不是身高引起,而是本身有一些先天疾病,自己並不知道而已。

我們的肺組織就像海綿,每一個氣泡的大小都很平均,但也有一些情況是,有部分人先天性肺部外緣,氣泡生長不平均,有些氣泡比較大,像一個很薄的氣球膜,雖然不會影響肺功能,但當壓力大幅上落時,這些氣泡就容易爆破漏氣,形成氣胸。

氣胸形成的原因還有很多種,包括不明成因的原發性氣胸,家族有常發性氣胸歷史,或者慢性肺病患者,例如肺氣腫、哮喘、肺癌等;曾經有肺癆,肺部結了很多疤等,都是氣胸的高風險人士。另外吸煙會額外增加氣胸風險,一天吸半包煙,風險增加十多二十倍,吸一包煙就增加了一百倍。

X光片顯示氣胸患者的肺部有氣泡
X光片顯示氣胸患者的肺部有氣泡

陳仲泓:出現氣胸會有什麼特別的病徵?

郭旭龍:最明顯的病徵就是痛,因為肺膜是充滿神經線的器官,很多人會覺得心口痛,但感覺痛的位置,可能不是太準確,其中一邊肺出現氣胸,但痛的位置可能是胸口中間,甚至背痛,所以單憑痛,不能百分百判斷氣胸的位置;另外氣胸會將肺的部位壓縮,可能一開始沒有太大感覺,但漏的氣愈來愈多,肺部愈壓愈細,就會出現氣促情況,靜止的時候可能沒有感覺,走路或做運動,就會上氣不接下氣。

郭醫生指正常情況下,戴口罩做運動並不會增加氣胸風險。
郭醫生指正常情況下,戴口罩做運動並不會增加氣胸風險。

陳仲泓:戴口罩做運動會不會增加氣胸的風險?

郭旭龍:我們的肺部就像一個氣球,裏面的壓力過大,就有可能壓爆不正常的肺氣泡,戴口罩不會影響胸腔的壓力,如果不是高風險人士,不需要過分擔心,不過有些人士,如果不知道自己是高危一族,又或者有哮喘,戴口罩做劇烈運動,哮喘又不受控的話,就有一定危險性。

 陳仲泓因多次氣胸曾經做微創手術
陳仲泓因多次氣胸曾經做微創手術

陳仲泓:為什麼出現氣胸後會有很大機會再復發?

郭旭龍:出現第一次氣胸後,就算痊癒後,不正常氣泡仍然存在,就像有一個「弱點位」,下次會更容易再穿,所以當第一次出現氣胸後,確定不是因為慢性肺病引起,都會建議做更詳細的電腦掃描,了解肺部有沒有不尋常的地方,可根據醫生建議,進行預防及治療的手術或程序,減低再一次出現氣胸的風險。

陳仲泓是跨欄運動員,日常要進行大量運動操練。
陳仲泓是跨欄運動員,日常要進行大量運動操練。

陳仲泓:歌手謝安琪曾經爆了四次肺,是不是和唱高音有關?

郭旭龍:大家知道唱歌的時候會愈唱愈投入,肺裏面的空氣,經過聲帶迫出來,肺部的壓力突然快速升高,如果肺膜本身已經有氣泡,一谷就容易谷穿了,所以我們看到舉重運動員,挺舉時要張大口呼氣,就是避免胸腔承受太大的壓力。

儀式監測身體狀況,下做運動會更安全。
儀式監測身體狀況,下做運動會更安全。

陳仲泓:我們運動時可以怎樣預防氣胸?

郭旭龍:預防氣胸除了戒煙外,如果有一些不太明顯的呼吸道徵狀,應該及早檢查,了解會不會有哮喘、氣道阻塞、先天性肺部不正常等,早發現才能早預防;疫情期間很多人的運動量都增加了,雖然運動對健康有很大的幫助,不過一些重量訓練,尤其上肢的負重運動,以及帶氧運動如跑步、騎單車等,就要注意呼吸的調控,避免肺部壓力突然上升;另一方面,隨着運動量不斷增強,對肌肉和身體器官的壓力都會增大,如果有專業人士和專業儀器監測,就能減低不必要的風險。
745e6378-f594-48b3-9372-4d439fc6bb3f
醫生簡介
郭旭龍是香港中文大學內外全科醫生,英國皇家內科醫學院院士,香港內科醫學院院士,香港醫學專科學院院士(內科),英國格拉斯哥皇家醫學院內科榮授院士,英國愛丁堡皇家學院內科榮授院士。
嘉賓主持:陳仲泓

鳴謝﹕康蕓復康治療中心

星級企業大獎2020 姜濤 陳卓賢
人氣 TRENDING
王力宏 梅艷芳 李靚蕾 姜濤 MIRROR ERROR 張家朗 香港小姐 聲夢傳奇 炎明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