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巴迪(Kabaddi),很多香港人可能聽都沒有聽過,這是源起於古印度,有四千多年歷史的運動。黃偉銓從台灣開始玩卡巴迪,成為在香港推廣這項運動的開荒牛,擔任男子隊的主力,同時兼任女子隊的教練,早前在馬六甲舉行的卡巴迪世界盃,男子隊在四連敗的頹勢下,第五仗面對北歐挪威隊終於勝出,成為香港卡巴迪代表隊在國際賽的第一場勝利。
黃偉銓認為卡巴迪最吸引的地方,就是只要大家共同努力,就算處於劣勢,也有機會反敗為勝,「這是一項講求團隊合作精神的運動,過去一段日子,隊員們努力練習,希望在比賽中取得勝利,不過我最感動是好多次,其實已經處於捱打的情況,但他們沒有選擇放棄,仍然好有鬥志,往往在最後反敗為勝,就算輸,大家也無悔,這正是我們平時訓練,不斷提醒隊員要堅持到底的運動精神。」
這項運動,簡單形容,就像小朋友童年時玩的「麻鷹捉雞仔」,比賽期間隊員要手牽手,防禦對方攻擊的同時,也避免隊友被敵方拉跌失分或出局;不過最有趣是比賽前的熱身,男女隊友們繞着操場,進行不同的拉筋或跳躍動作,整個過程需要隊友之間互助,大家就像玩集體遊戲一樣;卡巴迪在南亞一帶非常盛行,只要有一塊泥地就可以玩,在香港為免跌倒時擦傷,每次練習前都要在操場鋪上軟墊,一九九○年正式成為亞運會比賽項目,歷屆金牌幾乎由印度一手包辦,伊朗、巴基斯坦、泰國、日本、韓國、中華台北、孟加拉國等,都有屬於自己的國家隊參賽。
黃偉銓之前在台灣市立大學讀運動體育,校內鼓勵學生參與不同類型的運動,偉銓在同學介紹下接觸卡巴迪,「一開始玩已經很喜歡,我本身性格內向,不擅長與人溝通和接觸,這項運動講求合作,防守時一定要手牽手,又要合力壓倒對手,平時我們的練習會模擬比賽,牽手這種簡單的身體接觸,很容易令大家打破隔膜,成為同一陣線隊友,漸漸改變害羞的性格。」偉銓在台灣考取教練牌,去年大學畢業回到香港,致力在本地推廣卡巴迪運動,「我在台灣讀書時,認識香港專門研究少數族裔問題的鄧偉文教授,他認為這項運動有助推動文化共融,我看到這項運動對我的影響和改變,也很希望推廣給其他年輕人。」
他認為卡巴迪是鬥智鬥力,並非個人能力可以控制的運動,想取勝必須與隊友合作,要合作先要學識與人溝通,雖然男隊友體魄強健,一上場就氣勢如虹,女子組體形不及男子組,但身形靈巧進退有據,雙方對壘並不輸蝕,其中一個回合,連偉銓也被女將們扳倒;今年五月在印度舉行的卡巴迪聯賽,大會為推廣這項運動,邀請其他國家及地區的選手參與,偉銓獲香港聯會推薦,前往當地進行為期一個月的集訓,與聯賽隊伍一齊操練及從旁觀戰。
偉銓獲分派到孟買Mumbai Che Raje,在浦那、班加羅爾、邁索爾三個城市了解當地聯賽情況,「雖然職業隊的操練比想像中辛苦,不過當地隊員對我很友善,主動關心我是否適應當地的生活,又會教一些攻防招式,他們也希望將這項運動推廣到世界各地。」他表示過往參加比賽,因為是冷門運動,很少觀眾,這次印度的比賽,每次都吸引很多當地民眾觀戰,現場氣氛非常熱烈,他希望將當地運動員的訓練方式和比賽經驗,帶到香港令隊友參加國際賽時有更多取勝機會。
場地﹕Sportenti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