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首選戰,今年有兩位女候選人企圖入閘,可惜葉劉因為政治上的歧視,遭到邊緣化和打壓,只有林鄭高調而風騷,好像有選票從天跌下來。一個有董伯伯擁抱,另一個形單影隻,所謂中央又聲稱「屬意」林鄭。我問過許多女性朋友,都為葉劉打抱不平。
香港沒有女性參與政治,最早的一位是前市政局議員葉錫恩。葉錫恩來自英格蘭東北部紐卡素,出生於二十世紀初。因為三十年代英國工會和共產黨思想興起,葉錫恩雖然是基督教徒,沾染馬克思左翼思想。而且那時英國婦女在她出生時還沒有投票權,所以這位女士年輕時思想就偏激,離開英國本土要去中國將福音傳遍貧窮的第三世界。
女性從政,內心要比男人更剛強。正如在美國,黑人如果要在共和黨上位,政治觀點要比白人更右。入讀牛津劍橋,成績要比一般鬼仔更好,才會打進英國的高科技公司。葉錫恩來香港是在一九四九年之後,如果她留在大陸,一定難逃共產黨整肅。
但是很奇怪,葉錫恩來了香港之後,思想一直左傾,所以不為當時的殖民地所喜。殖民地政府上自港督,下至警務處長,都知道從祖家來了一個專為窮人抗爭的白種女人,但英帝國胸懷廣闊,早就知道社會三教九流,有帝國主義統治者,也就必然有為他們統治的弱勢族羣出頭抗爭的人。葉錫恩在香港許多年,雖然政治局暗中留意,但絕對沒有迫害、逮捕,港督由葛亮洪到麥理浩,一直到彭定康,對這位女士暗中有所忌憚,但其實對她的理念堅持頗為尊敬。
中國宣布收回香港,葉錫恩全力支持,這一點自然令英國殖民政府相當不感冒,但不驚奇。但殖民地政府眼中,這種可愛的左膠,在歷史上早就出現過,他們追求社會主義理想,在烏托邦的世界裏,幻想人人平等,沒有壓迫剝削。麥理浩做了港督,已經適度將葉錫恩幾十年來抗爭和主張的理念融入施政主流,如反貪污、免費教育、居者有其屋,不都就是社會主義平等理念嗎?但當時香港人糊裏糊塗,不知道什麼叫做意識形態,也覺得麥理浩穿一件襯衫,時時在街市與小販攀談,像葉錫恩那樣,作風親民,也覺得十分歡喜。
香港到八十年代之後,女性才全部真正上位。以前李樹培夫人曹秀群穿一件旗袍,獲邀進行政局或立法局,只是點綴和包裝。真正的女性政治家是鄧蓮如,則不再是花瓶,在柏克萊受教育,一口英文帶英國上流口音,性格剛強,聰明伶俐,天生政治才華,在太古供職令英國人刮目相看。
鄧蓮如和鍾士元、利國偉去北京見鄧小平,鄧小平否認香港人有信心問題,只有鄧蓮如馬上駁嘴:「不,香港人的信心問題是真有的。」鄧小平是皇帝,除了毛澤東江青敢指着他的鼻子罵,從來沒有一個人敢在他面前說半個不字,何況是一個濃妝的美婦人?鄧小平怔了一下,隨即否認香港人有信心問題,大罵三人是所謂港英餘孽。當會談結束,鄧小平問手下:「那個女人是誰?」暗中佩服她直言的勇氣。有一種說法,如果鄧小平不死,他會屬意鄧蓮如為香港首任港督。但是後來「六四」風暴,鄧小平退任,另一位上台,鄧蓮如不再在考慮之列。
女人做領袖,不只看性別,還要看內涵。希拉里是強悍、圓滑、狡詐,也敗選在一個狂人手下。菲律賓的科拉桑領導過人民革命推翻馬可思,自己上台做總統,卻不怎麼樣。朴槿惠是朴正熙的女兒,本來近水樓台,可惜父母死得早,沒有得到真正的政治真傳,這個女人也是命苦的。
香港如果為了趕應世界潮流,以為人家有女總統,自己也應該有女特首,無疑是相當天真的思想。女人做領袖,到希拉里競選時成為世界潮流口號的高潮。但自從特朗普贏了大選,整個內閣都是白種男性,最新潮流又反動過來。女人做領袖的弱點,是感性豐富,較易衝動,對一個男下屬一旦形成看法,就很難改變。侍奉女老闆要有一套的心法。而且中國的朝廷思想,對女性潛意識總有歧視。林鄭月娥一定得到前特首董建華的加持,但共產黨一朝被江青這條蛇咬過,三十年都會怕草繩。
現在才出女特首?太遲了,香港早就錯過了正確的機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