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哥隨意煮」這個名字,源自一份對食物的尊重及對烹調的着迷。能夠將食材在自己有限的廚技下,加上點點大膽創意,都能弄出一頓菜餚。可以隨時隨意地去煮,是一件非常快樂的事。
從深夜去淥麵、烚蛋、到大清早去煲臘味飯、把菜芯芥蘭的頭頭尾尾去炒飯、用數天去浸發海參或走遍香江尋找晶瑩皮蛋等等,很享受那即興、或有步驟的入廚樂。而成品又能與你愛的人、欣賞你的人一起分享,哪管真或假的讚賞,也足以開心大半天!
小小廚藝緣自湊大我的黃婆對我的愛、入大學前學廚、大學自煮、到一路工作上的總總,她不單照顧我日常三餐,不是營養師的她,也會燉燕窩、煲羊腸粥、烏雞水鴨湯給我補身,照顧無微不至;遺憾的是當我懂得煮飯時,她已離開人間。
在加拿大讀書時,善用等待入大學前的四個月,報讀工業學院的西廚培訓班。記得導師手法俐落地去解割雞隻、怎樣按手掌的肉,來分辨煎牛扒的生熟程度及如何運用不同香草去調製醬汁等等。
沒有當上廚師的我,卻有幸與他們結緣。當年寫飲食小說《品香飯店》和《大廚》,向梁玳寧女士(已故資深專欄作家)取經,她除大表支持與鼓勵,還介紹多位廚師給我認識,讓我深入廚房重地觀察作資料搜集。
及後《品香飯店》有幸被改編成舞台劇,由萬綺雯和李楓擔綱在香港演藝學院演出。對玳寧姐伯樂之恩,至今沒有忘記。
被邀擔任節目主持和策劃的電視飲食文化節目,計有Viu TV《耆菜》(介紹中西懷舊菜式)及香港有線旗下的Open TV(現稱HOY TV)《滋味人生》(透過廚師的烹調示範及個人經歷說故事),讓我了解更多廚房的烹煮情況與及各人的分工。食客除能品嚐佳餚美食外,廚師和他們的隊員都要有應得的讚賞和尊重。
每次執筆這「安哥隨意煮」專欄,伏案而寫,思潮泉湧,寫得不亦樂乎。當收到一些讀者給我鼓勵,說有看這專欄呀,那就是最美好的回報!
多謝《明周》編輯部的同事,每次都用心看來稿,然後梳理內容和美術排版,使讀者看得開心,享受閱讀之樂。謝謝執行總編輯黄麗玲的約稿,她給我的信任和指導永記在心。
你喜歡煮什麼便煮什麼,想怎樣煮便怎樣煮,隨時煮都得,不要因為煮得不好而卻步,錯過成功的機會呀!
因改版而與讀者暫別,這是「安哥隨意煮」最後一篇。順帶預告明年初,小弟再會粉墨登場,拍攝嶄新的飲食文化節目,希望同樣得到大家的支持和鍾愛。
大家每次煮飯煮菜時用心去煮,總會煮到拿手菜,祝福大家健康平安,從美食中感到的人,情,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