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阿爸話

畢明.講告冇死
2017.08.12

小時候我很怕人老是說「我老爸這樣說」、「我媽咪blah blah」,覺得老是把父母祖輩掛在口邊,老套又肉麻。

青少年的「老套點」、「肉麻點」像笑點一樣,很低,什麼事都輕易鳴警鐘,這又土那又痺,其實是反叛點過敏,起碼我是。

人愈大,反而自自然然會說起父母祖輩。連自己也不為意。也不是刻意的。他們的習性、喜愛、價值觀到生活態度,不知不覺,就會走進意識、跳入日常話題中。不認不認,自以為自己如何獨特獨立的我們,家庭的手指模DNA,其實早印滿了我們全身。

網上看《鼎爺廚房》(你以為我會有時間安坐家中收看麼),見鼎大廚常常在節目中提起自己的「老頭子」,如何嘴刁、有什麼口頭禪、有時又說到母親的心思,往事並不如煙,反而香氣縈繞。舊情人事,是有興味的,我發覺我也有這樣告訴熟朋友關於家中軼事。不熟的,家爺仔乸拿出來酬賓,有點頻道失調,人家對你都未必認識莫說你的家人?免了。但熟的朋友,親切分享身邊的人和事,是自己人之間說話。

廚房、餐桌、味道,實在給我太多豐富的顏色。

鼎爺煮餸,總教我想起家傭廚娘、祖母和爸爸,可能大家都是順德人。話說回來,我爸倒又喜歡說我沒見過的爺爺的故事,說他如何左手揸槍右手揸筆,英雄人物一樣,至愛吃禾蟲。「春邊秋鯉夏三鯬」,每吃邊魚和鰣魚(即三鯬)時我爸就順口溜一樣,還說「愈多骨的魚愈好吃」!「三月黃魚四月蝦,五月三鯬燜苦瓜」,又說「生蔥熟蒜半生韭」,幾時吃什麼,什麼東西什麼狀態吃最好,嘴饞的他就是多這些鄉諺,背誦如流。

我想,偶爾在生活中把家人掛在口邊,是一種「惜」吧。年輕時我們不懂,人大了,慢慢「知惜」。

星級企業大獎2020 陳卓賢 姜濤
人氣 TRENDING
王力宏 梅艷芳 李靚蕾 姜濤 MIRROR ERROR 張家朗 香港小姐 聲夢傳奇 炎明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