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 PS影評】《那個靜默的陽光午後》:向無言老師致敬

影評
2017.09.16

向無言老師致敬

 

台灣導演陳志漢為拍攝關於大體老師的紀錄片,在輔仁大學醫學院搜集資料時,看見灑落校園的大片陽光,因而以此融入片名。靜默,正是片中主角大體老師的特質,大體老師在香港被稱為無言老師,所指的就是生前簽下同意書,願意死後捐出自己遺體給大學醫學院作解剖研究用途的「老師」。華人社會傳統思想認為遺體若不能盡早入土為安,死者便難以安寧,要扭轉這種想法說服大眾讓逝世家屬當無言老師也殊不容易。

在這部紀錄片中,游泳教練林惠宗堅持每月從嘉義老家北上台北,到輔仁大學醫學院探望亡妻的遺體,皆因遺體必須由醫學院進行長達數年的防腐處理及儲存,才能正式成為無言老師。導演追蹤林惠宗的日常,跟隨他教小朋友游泳,記錄他和朋友之間對無言老師的看法,甚至和他們一起到卡拉OK,盡可能讓觀眾了解林惠宗在喪妻後這幾年的生活,少不了的當然是刻劃他和子女之間就無言老師安排而產生的分歧,再由女兒說出對亡母的思念,對父親的不理解,以及對亡母即將成為無言老師的疑惑。鏡頭多次捕捉女兒的眼淚,相信導演也希望讓觀眾了解一家人的心事,只是多次大頭close-up的拍攝手法,難免有點煽情。紀錄片中除林惠宗一家,也旁及其他有親屬當上無言老師的家庭,但都只是一兩個鏡頭輕輕帶過。導演只集中記錄林惠宗一家,如能加入其他家庭的看法和故事,相信會令這部紀錄片更豐富也更立體。

林惠宗遵從亡妻意願讓她遺愛人間,固然令人敬佩,不過更令我印象深刻的,反而是醫學院同學在準備迎接無言老師時的複雜心情。誠如片中任教解剖學的蔡怡汝教授所言,認識無言老師前,師生也必須了解無言老師的生平,感激他們的無私貢獻,從而讓同學們學會尊重生命。蔡教授更明言雖然母親告訴她願意死後捐出遺體,但她卻不希望母親的遺體被送到自己任教的大學,始終要看着自己的母親遺體被解剖教學,心理關口實在難以克服,這也正正道出了她作為解剖學教授的矛盾心結,人性化的坦率令我動容。陳志漢導演讓大眾認識無言老師的誠意值得鼓勵,但願大家看完這部電影,也能被無言老師感動,反思生命的真正意義。

 

■ PS評語:不妨一看

姜濤 陳卓賢 星級企業大獎2020
人氣 TRENDING
王力宏 梅艷芳 李靚蕾 姜濤 MIRROR ERROR 張家朗 香港小姐 聲夢傳奇 炎明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