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詞人,其實最鍾意買嘢,最憎寫字,星期日盡可能唔寫字,去買嘢。
才短短四、五年間,巴黎便被傾巢而出的中國明星「去爛咗」,內地流行語是「玩壞了」。從此反而安安樂樂一天光晒,當每個show的頭排都起碼有三五七個叫得出名與叫唔出名的明星打躉,媒體都唔知登得邊個時,原本算威水的活動已經變成無嘢,有心遠赴花都博形象升格的藝人們,都明白「是時候改/政變了」,不如炒作些其他炒得起的。
作為一個連續去了十八季時裝周的老巴黎,我當然知道邊一個女明星發明「去fashion week」啦。
雖然呼之欲出路人皆見,我還是不點名只稱她為X吧。是的,在我心目中X的創舉堪稱「中國第五大發明」,她為後輩們帶來的新招叫做:「不請自來(優雅地)」。
在X之前不是沒有明星被邀請過到大皇宮的front row看秀,不過那都是品牌看中某artist所以出機票出酒店甚至有時還出酬勞的那種「邀請」(故此也只能遠赴巴黎看一個牌子的show,這一點好重要,大家先記下備用)。X小姐或她的團隊也真能「在盒子外思考」,於是某一季她就自備盤川,帶同髮型化妝師飛到時裝之都,然後致電各大品牌公關只要求兩樣東西:拿一張前排門券和借一套看秀時穿的衣服。大部分品牌見X也是一線紅人,而且既不必付出場費便有coverage(肯定對方早已搭通各大媒體天地線啦!),怎樣看也是sweet deal,所以也很少派她檸檬。
而因為X不是受了某一家茶禮的,故此也不存在忠心不忠心的問題,能拿到票的show便有幾多去幾多……終於在老百姓眼中看起來的圖畫便是,X在巴黎廣受各大一線品牌歡迎,人人都爭着dress了她放到front row,然後,個人形象一下子便高了十九個層次?提升了又有什麼用呢你問?憑着這個高級感以後去代言山西的指甲拑,湖北人字拖時叫價便可以再高六倍呀,那才是real money呀,而X所付出的不過是自己和助手們的機票酒店錢和十天八天在巴黎的時間而已。
到其他大陸明星能反應過來然後抄她橋已是三年後的事吧?遲來的人package沒那麼甜美也是合理的事,近來才去的除了少數的幾粒大星有品牌買單(但要exclusive出席兼送輯雜誌相啦梗係),其他更多是反過來給紙媒網媒費用,叫他們代為撲飛兼事後炒作一條龍,封面還是內頁價目都一清二楚;我也有見過某台灣藝人因為與某select shop相熟,於是拿着buyer的票連跑十幾場,但最後包裝成這個人是各大brand寵兒爭相請去看秀,所以場外街拍一大堆內頭排照一張都無……
所以說起來,X發明的其實是絕頂聰明而又不害人的好橋,不之幾光榮,使乜怕開名?唯一值得介意的可能只是,扮去fashion week呢招都唔興啦而家,還是盡量企過少少不要相提並論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