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拜功夫劇岑傲明
香港功夫片聞名海外,台前幕後武打精英都跑去電影界甚至荷李活。電視劇不乏功夫題材,但從不是搖籃,最有名要數宇宙最強甄子丹於亞視的兩齣作品《洪熙官》和《精武門》,更多時要倚仗電影界人才回流,不過製作成本資源所限,佳作不多,近年更少,尤其清末民初戲要涉及外景拍攝。
話雖如此,近年功夫熱不減反增,不限清末民初,時裝功夫也有看頭,去年就有甄子丹和王寶強的《一個人的武林》,此前,港台《功夫傳奇》展現了當代中國武術,連拍三輯,證明這個題材仍有很大發掘空間。
港視兩年前擬拍時裝功夫劇《功夫》,上載片花,陣容鼎盛,劉家勇做動作導演,集合元華、陳嘉桓、周定宇、冼灝英和李嘉這些打得之人,門派涉及洪拳、八極、詠春、八卦、劈掛和形意,強調不用替身打真功夫,具吸引力,可惜港視未能發牌,劇集沒有開拍。
無綫新劇《潮拜武當》同樣集合了一班打得之人,錢小豪、元秋、洪天明和郭政鴻都「食過夜粥」,何佩珉《功夫新星》出道,武術指導是郭振鋒,劇組遠赴湖北武當山拍攝,得到當地協助,實在是《功夫傳奇.武當之巔》的劇集版。
按道理,這會是一套功夫片吧,但比起港視推崇硬橋硬馬,《潮拜》選擇了以柔制剛的武當功夫,更着重道家的武當精神,戲軌跟動畫《麥兜响噹噹》和戚其義舊作《談談情.練練武》相似,一個香港人上武當的故事,功夫縱有涉獵,但較為靜態,不會死人冧樓。
香港人生活緊張,為金錢奔波勞碌,有着不少事業、家庭、健康和愛情的煩惱,主角們為不同原因先後離港上武當山,有人教武,有人學武,透過教人和被教,以武術洗滌心靈,學習放下執着,解開心結,重新出發。
相比平鋪直敘寫眾人為何上山,劇集結構頗有新意,第一集大部分角色已上山,眾人靠一個武術班聚首,反而以大量回憶片段,以倒敘方式交代角色困境,而且,雖然劇集由錢小豪和楊怡領銜,卻以羣戲居多,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事。
不過,故事背景設定於武當山,雖然角色們都是香港人,對白卻充斥了大量普通話,這是兩難,不說普通話不合實況,太多普通話,又失去港劇的味道。其實,同樣情況也出現於《練練武》,而《練練武》有內地演員擔任主角,情況更嚴重,最終劇集賣埠,不在黃金時段出街,不知十年後的今天,觀眾更包容或是正正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