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西宮娘娘風波

陶傑.摩星嶺上
2017.01.21

西九風波,吵鬧得很厲害,因為這件事已經升級為一項個人競選特首的政治工程。

首先故宮的文物,按照故宮的中國規矩,不准向「境外」移放數目超過一百二十件、時間長於一年。港澳一向是「境外區域」,習總多次說要「依法治國」、「守規矩」、「法治」的規矩的意思就是不可以「破例」或「下不為例」。

但是一旦滲入中國人政治,「這次故宮破例照顧香港,慷慨向香港輸出文物」、「破例就變成了一件大鑼大鼓值得慶祝的好事。一旦有人引據法例,中國人就覺得你掃了他的興,或「跟中央對着幹」,亦即「別有用心」。

其次,香港絕大多數人不反對故宮文物運來香港,即使故宮違反了自己的法規,那是中方的事,與香港無關,但是要香港撥資三十五億來建一座「西九小故宮」,香港人當然要質疑。即使要展覽,香港有足夠的場館。

正如上映一齣「3D版鐵達尼號」,香港人人想看,但為了放這齣巨片,要斥資三億五建一座豪華3D戲院,可以由電影發行商自掏腰包,但不要叫香港觀眾出錢。

「故宮文物」是一回事,「故宮建築物」是另一回事。嚴迅奇先生是出色的建築師。但這一次,「故宮文物」是戲,「西九故宮展覽館」是戲院。看電影的人,不會對戲院本身有太大的興趣,即使是當年在圓拱形屋頂雕有九條龍的利舞臺,明明本身也可以說是很有價值的舊建築,拆了就是拆了,就像林鄭月娥下令拆天星碼頭。

嚴大師的建築藝術成就,作品早已遍佈中港兩地,不必再花馬會三十五億公帑來證明。何況故宮文物,香港市民是不是真的全民有廣泛的興趣?會不會如星爺電影一樣賣座?還是永遠只是少數人的精英嗜好?還是一見到文物,每一個香港人幾乎都最先關心值幾多錢?斥資建故宮,要為大眾,不是精英和古董炒家,特區政府裝聾作啞,其實心中有數。

當然,講到這裏,又會有人出來急急「補飛」:以後可以加強香港年輕人對中國歷史文化的教育。這就好笑了:西九用地,批出已經十年,特區政府在這十年之間,廢除中國歷史科,而且在藝術、音樂、舞蹈各方面,並無大力扶掖文化的美學教育的痕迹。譬如DSE考試,若至少要有一科美術、音樂、勞作、戲劇等文娛藝術的必修科,這就叫做誠意,只是十年來,一樣也沒有做。

西九荒蕪十年,十年香港,是玩手機的Pokémon GO的十年,是反智和反抗的十年。西九配合落成,需要新一代香港的觀眾成為藝術愛好者,但特區政府的教育局做過什麼?德國的古典音樂消費者──即自願掏錢去看一場交響樂演奏會的,佔全國人口百分之二十三,所以德國有柏林交響樂團,可以由全民參與。而不是香港管弦樂團一樣孤寂。

十年來香港特區政府可以改革課程,改革考試,模仿歐洲國家,加重人口之中對藝術文化的熱愛比例。這樣也會提高香港人的質素,受過藝術薰陶的人,出外旅遊時會注意禮儀,不會吱吱喳喳高聲喧嘩,跟強國人相差無幾,而惹來鄙視的眼光。這十年你交了白卷,忽然要香港人和香港馬迷開出一張空白支票,由林鄭填上三十五億,不諮詢,因為「怕中央尷尬」,然後將一切異見者打為「反中」,這是說笑話吧?

陳卓賢 姜濤 星級企業大獎2020
人氣 TRENDING
王力宏 梅艷芳 李靚蕾 姜濤 MIRROR ERROR 張家朗 香港小姐 聲夢傳奇 炎明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