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星期網絡最紅,其中一條是《被魔鬼吻過的聲音》,諷刺歌手藝人歌喉不濟,是否實至名歸,見仁見智。不過「viral」就是有爭論空間,一面倒的話題未必能如此爆紅吧。
這些二次創作(剪輯不同片段配上主題和鋪排),不用什麼資源,四両撥千斤,輕易就能爆紅,靠的是貼地的創意。很多商業客戶百思不得其解,為什麼廣告片難有如此的效率。當然,先天的限制很多,有些產品的功能或促銷信息,不得不在影片傳達,已經大大減低觀眾的觀看意欲。另外是基於版權問題,商業客戶不太可能拿現有的網上資源作二次創作,要由頭做起。
不過,市場上的創作團隊選擇還是頗多的,要找到一些好的團隊不難,客戶不要太一廂情願,拿出合理的budget,總能得到不錯的宣傳功效。不過,「出事」的網絡廣告,還是屢見不鮮。上星期出街的一條廣告片,找來一位形象不錯的電視女藝員擔綱演出,推銷一款手機的拍攝功能。創作團隊反應還算快,拿最近當紅的「freestyle」作題材,搞了一首歌。又借鏡《La La Land》,以歌舞片包裝吸引觀眾。可能是想得太美,執行力又太有限,結果變成七彩蝦條數白欖,被網民恥笑……
如果,製作單位有三倍規模,能在各方面加強創作支援,廣告片未必落得如此難看,眼高手低之痛,莫過於此。用適當的資源,做適當的創作,是最基本的創作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