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天在商場,見到一對父子與貌似婆婆的一家三口。孩子大概三歲多,正在商場奔跑,亂衝亂撞。
婆婆見狀,立刻上前阻止。
「別跑!你這樣會撞到在商場的人啊!不行,不可以!」
婆婆正要喝止。說時遲那時快,孩子的爸爸已迫不及待介入,以為他會阻止孩子奔跑,原來他阻止的,是婆婆:
「你不能這樣對孩子說『NO』,這並非正向家長的做法……」一聽到他講正向家長,我的耳朵就豎起來。
然後,就聽到他對兒子長篇大論解釋為何不能奔跑,孩子當然沒耐性聽,沒多久又依然故我,在商場東奔西跑了。最後,那位爸爸不得不違反「初衷」,對孩子大喊說:「不要跑!」看在眼裏,對這位爸爸的做法實在啼笑皆非,還好他最後終於「覺悟」,也見到那位被「教訓」的婆婆,再展歡顏。
不錯,正向家長其中一個要訣,是要求父母改變說話的方式,不要隨便阻止或向孩子說「不」,要多講鼓勵推動的話。比方說:
不要說「不要打機」換成「你要先完成功課,然後可以給你我們約定十五分鐘的打機時間」;
不要說「不要偷懶」換成「我相信你可以更努力些,每天回家就把功課做好」。
對孩子正向的溝通,是不要籠統抽象的說「不要」、「不行」,而是盡量具體,可行性強與鼓勵孩子,這才是正向之道。但這位爸爸的做法,卻是對孩子說YES,對長輩說NO,其實是一種不折不扣的「負面」溝通思維。
見到那位婆婆起初的面有難色,就想起最近跟同輩婆婆媽媽溝通的反思。大家談到湊或教養「乖孫」的共同點是:
「時代不同了,下一代的教養方式跟我們很不一樣。我們從前覺得理所當然的,他們卻是不以為然。以前我們會交託給菲傭帶,現在他們盡量寸步不離……我們要重新學習做『四大長老』,更重要的是學習『忍氣吞聲』……」
另一位甚具學養的嬤嬤說得更妙:「在兒子媳婦面前,我把個人的學位背景拋諸腦後,告訴自己『我只是一個阿毛』!」
大家聽罷都拍手稱好。
是啊,我也是當了婆婆後,每當湊乖孫時都會對著鏡子說三次:「這是我的孫子,不是我的兒子!」
說真的,現代長老不易為。所以需要相約多些同道,彼此放放負,打打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