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導演尚.馬克.華里的Demolition在香港被譯成《愛情上半場.完》上映,乍看啼笑皆非,既非搞笑戲,何以譯成非驢非馬的樣子?華里的前作是《狂野行》,非常凝重的電影,講不得笑,難道因為是《律政俏佳人》的麗絲.韋花絲潘主演,開戲師爺就食住上,把影片譯成「俏佳人走天涯」或者索性「中女著草」、「師奶有難」諸如此類?這是對華里的不敬啊。新片在大陸被譯作《破碎人生》,四平八正,不若香港譯法之輕浮,卻在趕客,何不以大大一個「拆」字做戲名,反正這個方塊字,是個中國人的,在經濟開放的路上,都不曾少見。
華里的電影講究立意,這次講的是拆毀,拆拆拆,大好家具、電器以至豪宅都被拆成碎片,震懾力直追想當年安東尼奧尼《無限春光在險峰》末了的物質文明大爆炸。世上所有拆毀都是為了將來的重建,然而此片只講拆而不講建,於是就有了《愛情上半場.完》的抵死批注。是的,看完戲才領悟到開戲師爺的深意,此片到尾還在拆,男主角「斷背哥」遙睹一座大廈被炸藥瞬間移除,轟然坍塌,他終於豁然開朗,在沙灘上跑將起來……人生的上半場不錯是拆完了,可下半場如何重建呢?這得由觀眾自己去動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