飯敘,席間有 high achiever 靚媽提到,他的兒子現在有七個補習先生。我差不多噴了飯。
那些阿太談媽咪經,我本已興趣索然,本來這類舊同事團聚我十叫九唔去,但有兩個離了港、曾經頗要好的限時留港了,也想一見。「七個!!」
孩子才四歲,七個補習先生,算不算虐兒。中、英、數、國語、法文、畫畫、彈琴,剛剛好。就算他媽是那種生完仔旋即復操,極速收身兼回復狀態跑了全馬的企業高層,是否都太恐怖?
她還準備加入騎馬和小提琴,in case 小朋友學學吓鋼琴不喜歡還有後着,騎馬則因為她覺得型,不是孩子喜歡。一對七,極唔型,基於對孩子的無限同情,我彈了句:「你個仔第日實憎死你」。我是好心的,四歲他已沒時間當小孩了。
讓細路仔做小朋友好嗎?
美國兒科學會的報告發現,英美的孩子現在差不多沒有玩樂時間,家長和學校把他們的時間表填得滿滿的,日理萬機上課上堂補習。三分一的幼稚園現在沒有了小息,但沒有了玩樂便沒有全面發展。玩,讓他們學習做決定、協商和管理壓力,還可促進集中力。玩,可啟發創造力和合作性,是將來和 AI 競爭的資產,這正是人工智能所欠奉的。
有些父母,為了罪咎、虛榮感和起跑線,不斷把子女的時間填滿,奇怪是他們一面亡命催谷一面拚命溺愛,要孩子學外語運動琴棋書畫十項全能,但不教自理和品德,個個生活、常識及社交無能,和別人相處時性格挺討厭的見過太多。
專家說現在兒科醫生給小孩開藥,處方要有:一服自由時間及一帖玩耍。
玩是去蕪是充電,你自己工作狂,別教壞細路。
狄更斯、Gabriel García Márquez、達爾文等的日程都頗輕鬆的,每天工作五小時或以下。我,一生都在玩,冇穿冇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