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靈魂的女星不多。有美貌反而不難。
有安全感的女星更加難。身經百戰,芳華絕代過,強如被封為「愛神」(Love Goddess)的 Rita Hayworth,清楚自己的性感魅力之餘,看透「Men go to bed with Gilda(她的經典角色),but wake up with me」。愛銀幕上的她,不是她本人。記不起哪位智慧百煉的女星說,「我們大都是最佳情婦的料子(best mistress material),至少被當作如此」。一半自嘲,一半自憐,都有感嘆。太少被認真的愛了。
有靈魂、有安全感,而不自覺的女星更加少之又少。這種萬中無一大概能罕有地優雅老去。我說的是挪威女星 Liv Ullmann,今年七十九歲了,年輕一代未必知道她是誰,但她可是殿堂級導演英瑪褒曼的繆斯情人,更是在諾貝爾獎頒獎禮中,替那年空凳出席的和平獎得主劉曉波讀出《我沒有敵人──我的最後陳述》的人。
她已斷版的自傳《Changing》我看了又看:「我想寫關於愛,關於人類,關於寂寞,關於女人。我想寫關於在一個島上的遭遇。一個改變了我生命的男人。我想寫關於一種意料之外的改變和一種存心熟慮的改變……我不相信屬於我一部分的知識或經驗,比起任何其他人的更偉大……我體內有一個拒絕死去的年青少女。」
推薦朋友看關於她和褒曼的紀錄片《Liv & Ingmar》,她為他離婚生女,但他的五個太太沒一個是她。她和他在他的島上生活了好幾年,絕對幸福絕對痛苦。「他夢想的是一個他創造出來的完整女人,可惜我是如果他掉以輕心就會支離粉碎的……」受不了窒息的操控,分了手。她出走,或算逃亡。
清楚記得最後一幕,她一邊讀出一封自己寫給褒曼的信,一邊安靜流淚。重臨舊屋,竟發現她寫給他的一封信,他藏在一隻小小的 Teddy bear 內。不在書桌,不在那裏,在軟軟的小熊裏。代表什麼?我的心軟了一下。他那麼愛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