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雨天一名從頭到腳密封的清潔工推垃圾車朝我走來,遠看她穿的不像雨衣,反似件阿拉伯長袍。擦身而過的一刻,才發現她的擋雨裝備是由垃圾膠袋組合而成,這身裝扮驟然為狼狽潮濕的街道添上喜劇氣氛,我不禁細看她雨衣的設計和結構:頭部以頭箍夾一個黑色垃圾袋,上身用灰色膠袋一層套一層,連手臂也保護妥當,再混雜幾個灰色和黑色的大膠袋當裙子穿,全身就滴水不沾了!這絕對是應該得獎的設計,實用之餘又夠就地取材,兼有層次感,如果還會循環再用,那就「超讚」了!
想起從前上學遇狂風暴雨時,會用膠袋包裹皮鞋,以橡筋紮好來保護鞋子不受潮,只是這樣走路很容易滑倒,一不小心膠袋穿了個小洞,大雨滂沱,在街上又沒法把膠袋脫下,變成穿一個水袋走路,真的舉步維艱!
資源匱乏會逼人想方設法解決問題。像現在都說零售市道差,不知是否因為近年很多商舖都是衝遊客開,現在人家少來了,就供求失衡指數大跌?但我見元朗的拉麵店、飯店、甜品店和灣仔的薯片專門店還是大排離譜的長龍,真奇怪!莫非大家和我一樣無錢旅行留港消費?其實大街上少幾家金舖和藥房,商場少些名牌店,多開些特色商店或食肆,也許能刺激我們這幫港燦客的消費意欲,另闢蹊徑,生機處處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