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自到餐廳用午膳,別玩手機,就好好地吃,安靜地吃。飯後找個公園散步,別約朋友,別尋覓眼神去讓自己跟別人點頭,就好好地走每一步,獨個兒輕鬆地走。
城市裏充塞着人與人之間的互動。人們或許害怕擠迫的熱鬧,但更為害怕獨處。渴望被熟悉的臉孔包圍,寧願有人作伴,就算覺得無聊,就算在飯桌前各玩手機,也不要自己一個人。「獨個兒」是個恐怖的概念,暗藏「別無他法」的絕望:由於找不到人作伴,唯有一個人。如果你獨自吃飯,獨自看電影,獨自去旅行,朋友會說:「噢,好可憐哦。怎麼不找我?」
我們認定被熟悉的臉孔包圍是幸福,獨處是可憐的,有點什麼需要「衝破」。這個年代,縱使獨自歎下午茶,不忘翻查手機,追逐互動。獨處時,人們感到自己彷彿需要一點充塞,直至自己脫離獨處為止。久而久之,安靜地獨處變得陌生,不再知道獨處是怎樣一回事。
獨處很好。我們需要它。在擠滿互動的世界裏,人們忙於回應、忙於發起,忙於談話,忙於表態,但如果連對自己也感到陌生,又如何能夠相信自己的言行呢?在他人面前,我們往往不太「自己」,為了顯得聰明而回應,為了依賴而發起,為了空虛而談話,為了表演而表態……這些都值得避免。避免的方法之一,是多點獨處,確確實實地感受自己的存在,產生堅實的自我存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