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機上娛樂

其他文章
2016.07.16

國內航班晚點情況愈嚴重,不是早機變午機,便是午機變晚機,好像我這次坐港龍從上海回港,下午三時延誤到六點多,原來準備的「輕膳」變成晚飯吃。

早年聽見航空公司為了減省成本,要用 iPad取代機內的影音娛樂設備,這次真的遇上。我一向對所謂in-flight entertainment不感興趣(原因下文說),但為了好奇,沒有拒絕空姐取了一塊。

那是標準的9.7吋iPad,規格不詳,相信是兩年前型號,沒有最新的2048 x1536解像度,經機內Wi Fi串流影片,流暢度可以,不是高清,沒看頭,內容倒有不少選擇。好像電影便有Arthouse、Western Cinema類、中文經典以至亞洲經典,Minions、The Intern、Ted 2、The Man from U.N.C.L.E.都屬飛機上的首輪電影。我又走去TV的節目,有Better Call Saul、The Walking Dead和我一直有追看但最近給腰斬的Vinyl。還有一些電視台製作的紀錄片(我看了一陣流行樂隊Queen的),我認為像TED(Ideas worth spreading)這類演說節目較適合在機上看,短短十多分鐘一節,只聽說話內容,不用計較畫面質素,嫌悶就看另一段,這是screening(篩選)在今天生活的重要。

儘管是一塊9.7吋的iPad──能upgrade 到iPad Pro當然更好,但享受效果至少比傳統裝在(前排)椅背的顯示屏好。記得早年 Virgin曾以多姿多采的in-flight entertainment作招徠,吸引到一些活力充沛的年輕人乘搭,但經過這些年來,機上設備根本追不上個人隨身影音或遊戲的規格。

我相信「不時不食」,同理,在飛機上同樣要do the right things,凡事不要勉強。礙於背景噪音和顯示器細小,在機上看電影不是一個好主意(相信與否?最後一齣在機上完整看完的戲是1997年的Gattaca!),戴上抗噪耳筒聽音樂(或傾談電台節目重溫)還可以。我最記得德國ECM唱片公司創辦人Manfred Eicher在一篇訪問中說,從來不在飛機聽音樂!這就是愛之愈深、愈不想在惡劣環境下聽音樂的愛樂者心聲。

不看電影不聽音樂,在機上有什麼可做?我寧可玩像Solitaire這類低B電子遊戲,縱橫拼字謎也可以。不然,回到最基本,戴上沒載音源的抗噪耳筒,專心閱讀紙本書和雜誌,累了然後睡着──那是在飛機上最少失真(distortion)的娛樂。

星級企業大獎2020 姜濤 莫文蔚
人氣 TRENDING
王力宏 梅艷芳 李靚蕾 姜濤 MIRROR ERROR 張家朗 香港小姐 聲夢傳奇 炎明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