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空中的星有多少?科學家告訴我們:比我們沙灘的沙還要多。以前覺得星就是光,而這些光是一閃一閃的,如果用圖畫來表示,星就是一個圓圈,四周伸出一些尖角,大抵像雪花,六角。後來,知道行星、恒星都是圓形,像皮球,根本沒有角。當然,漸漸地知道,大多數的星會各自羣聚成星雲、星系、星團,它們的形狀就更多姿多采了,而且瑰麗燦爛得令人驚歎。我就用我的方法來描繪一些星的圖像吧。材料是羊毛卷,工具是帶刺的針。這種材料和工具本來供刺製小動物:白兔、小狗、花貓、棕熊等等,我且試試做星圖。把自己當作紅外線望遠鏡,建設在月亮的天文臺上,望向遙遠的天空,視線一直飛馳,過了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過了柯伊伯帶,到達銀河系,就停在本系星系中觀看吧。
這裏有很多星雲,在銀河系附近有仙女座星雲、三角座星雲和室女座星雲,這些星雲一堆堆、一團團,看來沒有構圖可言,即不規則,又常變幻。幸而,有的星雲有比較穩定的面貌,而且形成類別,容易辨認。星是動物,有生命的動物,它們會移動,人類依靠雙腿,它們依靠旋轉。本來,一顆星旋轉,沒有什麼好看,不外像個陀螺,但星雲類聚,一起旋轉可就不同了。原來星雲旋動,有三種方式:一是橢圓形,二是螺旋形,三是不規則形。其中以螺旋形最美麗。所以,就看它了。螺旋形共分六種形態,前三種是Sa Sb Sc。S指螺旋。這種形態就是一顆核心,四周伸出旋臂。後三種是SBa SBb SBc,中間多了個B字,B代表棒。這種星雲的核心,不是圓形,而是一枝棒在圓心,兩端伸出短棒,旋臂從短棒伸出,故名棒旋星雲。請注意,我們在觀看我們自己的銀河系了,那是SBb。是否有點自誇?它真是瑰麗無比啊。它有兩條主旋臂:排第一的半人馬+盾牌+南十字臂(紫色),以及排第四的英仙臂(藍色)。另外有三條次旋臂:排第二的人馬+船底臂,排第四的獵戶+天鵝臂(中段有一黃點,就是我們的太陽系)。最後的是外臂,又名鉅尺+天鵝臂。臂的名字和附近的星座有關,旋臂有時是二或三個星座的聯合名稱。銀河系中心的黑點,就是黑洞(人馬座A)。這個黑洞,我們早已洞悉,知道它很寧靜,像座睡火山,也不算光亮。它備受注目,因為其位置恰好在銀河系的中央,也就是銀心。我們觀星的時候,它位於人馬座的頭部。黑洞有兩種,一種是超新星爆炸後的現場,一種是活動星系的核心。人馬座A可分東星和西星,東星可能是超新星的遺迹,西星仍是謎團。抬頭總有驚喜,又有超重黑洞出現了,它在哪裏、銀河沙漠又在哪裏?
恒星也有難唸的經,可不是真的永恒。自從從前輩的精靈中誕生,一生的歷程就確定了。從起跑線起,就要不斷和別的星球拔河,清除附近的障礙,併吞鄰舍以增加自己的能量,不斷向上爬,走過生老病死的歲月,最後,不是轟轟烈烈自爆,就是黯然坍縮,沒入黑洞。生活在地球上的我們,看滿天星斗,逐漸離棄我們而去了,而宇宙正在不斷膨脹,那麼小而可憐的地球,更顯得愈來愈小,到底還要爭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