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初的紐約皇后區路邊茱萸早已經開遍了銀秈秈的滿樹白花,叫人看了精神為之一振。嚴冬已過,人亦得勁,忽然的起心肝一鼓作氣花了三天的時間把自己家中的電影圖書館徹底整理一下。我藏有的DVD和藍光碟,早已四散至家中的天涯海角,如今悉數翻尋出來共放一處;粗略計算,約一千五百之數,比我想像中的少。隨後便是分類;分類的目的有二:一是便於翻尋,二是為了統計。把影碟分類要比生物學的分類簡單得多:大自然的生態千奇百怪,往往不按牌理出牌,但是電影比較簡單,一般來說,歌舞片、紀錄片、卡通片、恐怖片、西部牛仔片、新浪潮、新寫實,都脈絡分明,容易梳理。我先是把電影以國界來分類,結果發現自己所藏的影碟以美國的最多,英國第二,法國和意大利第三,日本第四,然後就是中國、香港、瑞典、德國、西班牙、蘇聯、印度等。分國之後再分導演。也有獨立以導演來分類的;像希治閣,英國和美國兼備,因此自成一類。杜魯福的影碟和希治閣等量齊觀,也自成一類。尊福和西部片合併為一類。享有用演員來分類的演員只有比提戴維斯和琪烈達嘉寶。莎士比亞和英國歷史劇太多,也就自成一類。我很高興知道史匹堡和活地阿倫的電影我完全沒有。我想以後可以比較有系統地把電影來細細閱讀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