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間幼稚園頂風作案,教師起題:我是中國人,學子回以我是香港人,教師打交叉,批曰:沒有香港人的。於是整風來了,民意要求學校公開道歉。
先不說這其實是條對應題,題目若為我是北京人,學子回以我是香港人就對了。題目若是我愛紅色,學子回以我愛白色或黃色為對,回以我愛吃燒髀為錯。這是通識了。
假如我是那個教師,我會用海氏定律來改卷,擔保執身彩。何謂海氏定律?海氏就是海瑞,看過電視劇的都知道,他是大名僅次於包青天的古代好官,他的五歲女兒私吃了別人給的蛋糕,還非得喝令她絕食致死以明節……他做法官時,十之六七的案件皆一審自明,但遇上疑案,他說:凡訟人之可疑者,與其屈其兄:寧屈其弟;屈其叔伯,寧屈其姪;屈貧民,寧屈富民;屈小民;寧屈官宦。
這屈來屈去的屈字,香港人至為熟悉,都說廣東話超雅,又一明證!
說白了,海氏的意思就是:倘若沒有福爾摩斯做其師爺,遇兄弟爭產就判兄贏;遇叔姪爭地就判叔贏;遇罷工抗爭就判工贏,遇購物被毆就判民贏。
在海氏那個年代,何來平權思想?都由他憑良心說了算,畢竟他是喝儒教的奶粉長大,深受父為子隱;子為父隱,直在其中矣那套繩規影響。是故,凡涉倫常體統的疑案,一律是長輩贏;凡涉社會公義的,一律是弱者贏。
你說公平不?但是海青天的大名就是如此得以流傳,可見他那一套十分中國人,起碼止住了社會的詈罵,尤其那些弱勢族羣,不必湊錢打官司。
我是長者又是弱者,當然高舉海氏定律。是故,這幼稚園風雲,我判學子贏,寧屈其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