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忙人有大忙人的風範,資訊吸收的管道設限嚴格,門檻很高,除了書,當然,前提是還有時間看書,就只會看世界政經大事。時間都用在有效益的事情上,如果請他做平常不會做的事,例如,你看看這影片,超搞笑的,他會反問:這關我什麼事?運用時間如財務管理,從來不買用不上的東西,若是十天不洗頭也沒影響,大概會一個月梳洗十分鐘。
閒人有閒人的小眉小目,什麼雞毛蒜皮的小事,都會關注關注,對時間沒用天秤衡量過才肯去花,想做什麼就做什麼,白花花的光陰,不花白不花,反正無論如何過,日子都會過去,若把人生當工廠,每秒鐘算着生產力,時間用得比較沒有用就要檢討,像停電一小時要評估多少損失,如此做人,無論從事何等行業何等位置,都是變相的血汗工廠勞工一名而已。
大忙人與小閒人是個人選擇喜好,沒有好不好。有很多時候,大忙人特別是自我強調特大,不是一般大的忙人,也有裝的成分,覺得是個有為的標籤。閒人也有許多沒有閒的條件,或是走在風氣之先,聞到了當今最型的是講究慢活,如今還自詡很忙很忙,不是過時、愚癡,就是效率慢,沒什麼值得驕之鄉里的。
香港以走路節奏如慢跑馳名國際,在旅客眼中是名勝之一,這固然是習慣,背後也不無辛酸,不全是心甘情願的,為勢所迫之下,任由自衞機制以及認知調節,面子起見,做個很多閒人才會做的事,也不願意承認。最常見例子是看過大台電視節目,想發表感受之前,必先裝置一個安全墊:那天剛巧不小心看到YYYY,真是XXXX之類。唉,又不是參加了擺明是詐騙集團的宗教法會,被人嘲笑時總說是朋友介紹的,看了就看了,敢作敢當嘛,可以以考察文化現象做藉口嘛,真夠笨的。
有些閒人跟忙人一樣,覺得評價本屆港姐會貶低了身價似的,是典型的愛罵更愛看,非大丈夫所為。我這個被迫很忙時往往閒閒地浪費時間,在閒時又有點點罪咎感的中間人,不分閒忙,隨機地,什麼都看看,但是天大的娛樂新聞,很紅很紅的人物鬧很大的事情,看過題目就也不一定會點進去看詳情,反而許多毫無娛樂性的娛聞,某幾位特別受個別媒體青睞的名人或不甚知名人士,看完標題就直接看留言,讓我發現一個閒人怪現象。
無盡的有閒階級,都窩在那裏大罵:「這誰啊?」「天天都在報這個,記者收了多少好處啊?」「垃圾新聞,沒有別的有價值了?」最精采是「這個人跟我們有什麼關係啊,關我什麼事啊?」這種詭異評論不限於鬼節期間,是鋪天蓋地留言必備。我在想,若不是被鬼迷,怎麼看完標題,明知山無虎,偏向阿貓阿狗的八卦裏尋意義,還有空對不關自己事的人事,抽出寶貴時間打下不關我事的評語呢?於是,我發現閒人其實不閒,他們比忙人更忙,關注所有事,尤其是不關他們事的破事兒。我為什麼也會關注這種留言,當然是為考察民情,做社會研究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