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小說與電影

毛俊輝.談戲風生
2017.06.10

幾年前閱讀過《天堂小屋》The Shack這部小說,印象甚深,當電影版上映時,自然而然立時去看。或許有先入為主的印象,當看電影時,腦海裏浮現不少問題,例如小說裏原有許多可以讓人想像的空間,當以電影的具體影像呈現時,似乎變得太真實,應該怎樣處理才好呢?另外,男主角的感情戲,無論是激情或悲痛都似乎未發揮極致,特別是整個戲重點是講他如何尋找解脫大半生的心結。事實上,這部宗教電影是拍得相當成功的,只是有些東西總好像無法透過電影去表達。

上周,剛好出席了原着作者William Paul Young的講座,令我有機會重新認識這部小說和電影。通過他與觀眾的真情分享,得悉他經歷了一段頗長時間所積累的傷痛,最終接受了十一年的心理治療,才能重新做人,最後還寫出這部送給自己兒女的書。他在書中帶出幾個相當寶貴但往往難以面對的人生議題:

其一,作者借小屋作為比喻,指出每人心中都可能隱藏着一間破爛不堪的小屋,但當我們懂得擊破它時,卻可變成安慰心靈的天堂。

其二,人們最大的考驗,往往是怎樣饒恕曾經傷害過我們的人。對於有信仰的人,更會責問上帝公義何在?而作者想帶出,在上帝眼中每人都是同等的這個理念。

其三,男主角承受着這一生也無法解脫父親帶給他的痛楚,反而在處理失去愛女的過程中,重拾失去的愛,學懂憑着愛醫治了痛。

透過作者的分享,我有了新的體會。其實電影拍得不錯、處理得很細緻,舉例說,當男主角面對着許多不可理喻的情景,他傳達出那份進退維谷、千般猶豫的心態是精確的。由於電影是需要通過影像去表達,有些思想性的問題就不容易交代,甚至利用台詞去表達都不一定成功。電影帶給我們視覺上的演繹最為有效,但小說給予我們思想和感情上無限的演繹空間,卻是無法取代的。

(本欄隔期刊登)

聲夢傳奇 姜濤 星級企業大獎2020
人氣 TRENDING
王力宏 梅艷芳 李靚蕾 姜濤 MIRROR ERROR 張家朗 香港小姐 聲夢傳奇 炎明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