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旅遊予人輕鬆的感覺?因為可以肆無忌憚地空閒?還是因為我們遠離包圍自己的牽繫,到達一片陌生的土地,好去明瞭自己只需要一箱物件,足以維持日常生活?
每位準備上路的人都得重新設想「日常生活」這回事。什麼是需要?什麼是可有可無?什麼是多餘?審視家中的物件,哪是need(必須)?哪是desire(欲望)?執拾行李是一個重新看見生活的過程。為什麼在旅遊時可以用最低限度的方式過活,而在其他時候不可以?因為其他時候我需要工作?但用以工作的電腦也在旅程中跟在身旁。因為其他時候我需要裝扮?但在不工作時我明明不在意打扮。因為其他時候我需要回憶?但回憶不是早在體內嗎?在地上攤開的行李箱迎向我:足夠面對不同天氣的衣物、兩雙分別用以應付都市和登山的鞋子、洗澡和護膚用品、預防萬一的成藥、Kindle內的二百本書、電腦和充電器、相機和底片、手機和相關配件、一個水瓶、錢包、證件、鑰匙。卓韻芝,你還需要什麼?
我將攜帶的物件簡化,再簡化,直至明白自己需要的不是更多,而是更少。在途上,我為自己沒有漏攜日常用品而暗喜。回程時,我證實一個行李箱足以容得下的物件並不會讓我的生活有所欠缺。一周後,將大量身外物轉贈朋友。翌日醒來,我發現自己終於有拋棄舊信件和舊照片的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