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叫我怎麼叫你

林夕.也無風雨也無晴
2016.04.23

「叫我梁特首」目前尚屬懸案,按常理,正常人聽見別人喚一聲先生、某先生,也不會鄭重更正,請叫他某醫生、某律師。當律師醫生是別人的父親時,你叫他某先生,也不算唐突。也罷,非常人不按常理出牌,一個人若真要靠頭銜建立自己的附加價值,有天不在其位,是打回原形變成先生一枚,日子怎麼過?心理如何平衡?「叫我梁特首」確是特例,平日如何稱呼對方,沒那麼陣仗,卻也沒那麼簡單,有約定俗成的規矩。

相熟到一個程度,一般直呼其名,連名帶姓,有了無拘束親切感,忽然叫他某先生、某大律師,反顯得見外,不然,就是調侃。理論上,無論生熟,最安全就是叫洋名,不過也看場合。一年多前,林鄭月娥以司長身份跟學聯代表對話,月娥叫同學洋名,惹來「同你好熟呀」之批評,我換位思考,若叫他們某同學某同學,一樣有長輩壓後學,倚老賣老之嫌,真是一門學問。有疑問,不妨問問對方,你想我怎麼叫你。有些人雖有洋名,你以為叫他沒事?不一定,有些人的洋名是學生時代半推半就下隨便起的,事隔多年,有人會後悔,有人會不自在,覺得那個不是自己,例如我,叫我什麼都可以,喂一聲也行,就是別叫我少時洋名,以為查到了這陳年歷史,就很有本事很有誠意。

我自己都有種莫名的狷介,也就更要揣摩別人的意願,有交情可恃,也不宜有恃無恐。以前我叫前老闆的洋名,一直叫,後來聽旁人用中文英譯簡寫,個個都叫YT,我也只好跟大隊,也沒有問當事人怎麼忽然來這一套,反正不叫CY就好,但是親切感總不似舊時。

我跟杜琪長年合作,開會談公事之餘,也登堂入室大吃大喝過好幾回,算是夠相熟了,盤點一下我怎麼稱呼他,也非常多元化,非常即興。最常叫他杜導演,不因為他是導演,不然,其他編劇製片都在,不見得要每個附加職稱,某編劇,某製片,累死人了,我只是覺得連續兩個同音字,好玩而已。也會跟人叫他杜sir,但也沒有覺得sir 字有至高無上的意思,習慣而已。有叫過他阿杜,不知有沒有造次,但唯一不敢叫的,就是全名杜琪。其實有夠奇怪的,起了名字,就是方便人叫的,還要細分交情輩分長幼,煞有介事得費煞思量。

古人禮儀規矩雖多,但名字名字,名由父母起,字由自己決定。蘇軾,字子瞻。上至皇帝,下至親人同僚友人至交,一個子瞻通行天下,斷斷不會唐突冒犯,多省事。

莫文蔚 星級企業大獎2020 姜濤
人氣 TRENDING
王力宏 梅艷芳 李靚蕾 姜濤 MIRROR ERROR 張家朗 香港小姐 聲夢傳奇 炎明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