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有一個「國際兒童電影節」,上映幾十年來外國的著名兒童片。
其中一齣法日荷三國合作的長篇卡通《紅海龜》,是兒童電影節開幕之作,結合了法國日本含蓄的品味,歐洲西方的人文主題,對於三歲小孩可能深奧了一點,但對親子教育卻是一節課堂裏上不到的課。
全片沒有一句對白,講一個人海上沉船,到了一個荒島,像魯賓遜一樣艱苦求生。屢遇挫敗之後,他心情鬱悶,竟然殺死了一隻爬到沙灘上的紅海龜。
紅海龜與這位魯賓遜無冤無仇,為什麼主角要將牠殺掉?電影沒有交代明顯的理由,他只是怪他逃生的失敗,歸咎於一隻紅海龜帶來的噩運。
此一謀殺令觀眾對主角的同情轉為厭恨。然而主角馬上知道自己做錯了事,對紅海龜的屍體懺悔。此時奇蹟發生:紅海龜變成了一名死去的女子,而且因他的懺悔徐徐復活,醒過來之後與他戀愛,並生了一個孩子。
《紅海龜》的故事很荒誕,前面寫實,下半部變成神話。紅海龜象徵了救贖,只要對上帝懺悔,罪行可以原諒。
今日東亞的下一代太過受驕縱,小孩做錯事得到呵護的父母過分的原諒,以致不知犯錯,在小王子小公主的路上愈走愈遠。
殺掉紅海龜沒有理由,只是莫名其妙的一股與生俱來的獸性的破壞。《紅海龜》這部戲上承聖經亞伯和該隱的故事,將人類的原罪表達得很深沉。父母帶子女看這齣戲,要向他們解釋西方文化,尤其耶教文明,何謂贖罪的意義。
另一齣是剛逝世不久的喜劇演員真懷德主演的舊版《朱古力工廠》,比起尊尼迪普的特技新版。我比較喜歡舊的一齣。舊版有插曲,警世兒童不要看太多電視、不要貪吃零食、不要驕縱任性。四十年之後進入二十一世紀,此等警告更形迫切。
戲中有一場,一個縱壞了富家小孩跑進了電視機,被縮小成寸。朱古力工廠的主人說:這是沉迷電視機的人得到的懲罰。高科技吸榨了兒童一代純真的魂魄,令他們走進名為資訊爆炸、實為毒素四播的網絡迷宮。今日的手機網絡取代的電視機,《朱古力工廠》的主題是勸小孩多看書本,少看電視。這樣的警告,今日看尤為驚心動魄。
「國際兒童節」也有另一齣《逆光少女》。提醒兒童,第三世界國家還有許多貧困和飢餓的小孩,讓他們知道不要飯來張口,任由女傭和司機如宮廷般的照顧。此時中國大陸傳出以月薪一萬五千元全面輸入菲傭的新聞。中國的下一代已經驕縱非常,父母缺乏品格修養,總以為自己前半生做赤腳醫生,下放農村的悲慘經驗,不可以在小孩身上重複,有幾文錢補償自己童年的陰影和缺失。
大陸漸變成壞孩子的樂園。用心讀書的不是沒有,往往在農村或經受虎媽的填鴨教育,學十多種樂器,一心只想考進哈佛,光宗耀祖。
今日的兒童發生了巨大的心理問題,其中一個原因是缺乏良好的兒童電影。《哈利波特》之類,不知道是兒童片還是恐怖片,迪士尼的《加勒比海盜》也有許多魔幻般的妖異恐怖場面。這一切看似是與網絡世界接軌,假設兒童在八歲前一切醜陋可怕的畫面都瀏覽過,網絡一代的兒童心理扭曲,早與父母隔絕,也就毫不為奇。
許多父母只欣賞小孩的「老積」,五歲的小女孩講出四十歲的師奶話。或者八歲的男童開口演講,像播放五十歲的小學校長的錄音機。又或者四位數字加減乘除十秒鐘心計神速,就受認為是天才神童。父母先走上歪路,小孩才踏入邪道。世上的事,有果必有因,好電影沒有了,英文優秀的兒童小說如Roald Dahl的作品,也都屬於二十世紀。一切美好的事物,回頭一看,原來都留在千禧年那道門檻之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