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前首相賀維逝世。賀維為香港人所熟悉的,就是八十年代香港前途談判那幾年。
賀維那時是戴卓爾夫人的外交大臣,時而奔走於北京、香港與倫敦之間。賀維木訥平實,缺乏領袖魅力,講話聲調低沉,並無抑揚頓挫,當時選用這樣一個人做外相,頗令人跌眼鏡。
英國的外相戰後往往也一表人才。邱吉爾的外相艾登,公認是奇勒基寶型的靚佬,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活躍,後來接任首相,卻在蘇彝士運河危機之中一鋪輸光。
一九七六年上台的外相歐文三十八歲,就被視為銀幕小生型,不過政途短命。但戴卓爾夫人的內閣平民化,不喜歡用有貴氣和外表丰朗之人。賀維本來是內閣的財相,戴卓爾夫人剛上位,賀維復甦經濟有功,戴夫人將他提升到外交大臣之位。
賀維之前的幾位外相,像卡靈頓勳爵、皮姆等,都是硬朗之人,戴卓爾夫人覺得不咬弦。卡靈頓勳爵出身貴族,是捱義氣才為戴卓爾夫人擔職的。英國攻打福克蘭島,戴卓爾夫人展現鷹派作風,卡靈頓不同意,覺得沒有必要,被戴卓爾夫人撤職。後來的皮姆做國防大臣時訪問過香港,參觀中港邊境捕捉非法移民時搜出來的武器。他一臉凝重,也是鷹派作風,後來也與首相意見不合,才輪到賀維上台。
賀維在國會說話相當沉悶,工黨影子外相希利說,賀維攻擊人像一隻死羊(Attacked by a Dead Sheep)。但就是這個木訥、口齒不清的忠臣,戴卓爾夫人做夢也沒想到,竟然最後一個向她發難。一九九○年,戴卓爾夫人強硬排斥歐洲,但整個內閣親歐氣候已經形成。個個都認為英國應該登上歐洲大一統的快車。戴卓爾夫人不斷炒換內閣,強人夏舜霆第一個劈炮,然後內閣要人相繼辭職。戴卓爾夫人以為賀維都忠心,哪知道最後在下議院一番演說,將戴卓爾氣得目瞪口呆。賀維指斥排拒歐洲沒有前途,然後憤然辭職。但時間證明,戴卓爾夫人是對的。
賀維在戰後的英國,就是第三流的領袖,並無展現太大的風範。中英聯合聲明簽署,賀維關心的是如何盡快捲鋪蓋走人,將香港與中國交易買得幾張合同。賀維雖然不是商人,但看上去是小商家本色,也沒有膽量。那時反而以港督尤德對中國最了解,對香港的原則也最敢堅持。
賀維做外相那段時期,確實無甚建樹。因為他做財政大臣出身,一旦與中國簽署香港前途聲明,就馬上想到開拓中國貿易。中英貿易不是外相分內的事,而是貿易大臣的職責。賀維當政時期又遇上美蘇冷戰,鐵娘子對蘇聯很嚴厲,這時候需要的是一個配合強硬的強人外交大臣,但顯然賀維做不到這一點。賀維在任內短短幾年,飛行超過八十萬公里,倒也沒有聽說簽署了什麼突破性的協議。
但賀維之後,有幾多個外相是叫得出名字的?曾幾何時,英國外相的職位很重,像鴉片戰爭時期的巴馬尊(Lord Palmerston)、二十世紀初的凱里法克斯勳爵(Lord Halifax),還有第一個訪華的最高級官員何莫爵士(Douglas-Hume),因為外相是一條備用呔,隨時可以接首相之位。
賀維辭職之後,戴卓爾夫人升他上上議院,所謂Kicked Upstairs。然後彭定康出使香港,馬卓安上台,英國的保守黨有氣派的一代,遂告終結。今日的卡梅倫政府,即使想找一個賀維這樣的「人才」亦不得。所以,賀維天年善終,反而令英港兩地發出一陣無奈的懷念,因為這是人才凋零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