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下屆特首應做的三件事 為香港制訂醫療衞生藍圖

其他文章
2016.02.08

香港醫療衞生服務因人口急促老化將面臨嚴峻的挑戰。根據人口政策督導委員會的報告,2041年香港有接近三分之一年屆65歲或以上。年紀大「機器慢」,危害健康的風險亦隨之而增加,醫療衞生服務的需求將會大增。而醫療科技進步,藥物日新月異,人類壽命得以延長,令醫療成本也愈來愈高昂,對香港的醫療經濟造成沉重負擔。

因此,下屆的特首在醫療衞生政策上必須從改善服務模式、訂立長遠人手規劃,落實輔助醫療融資方案,以平衡公私營醫療衞生服務的角色三方面,為香港制訂一個可持續的醫療衞生發展藍圖。

隨着社會及人們生活方式的轉變,人口老化問題令長期病患及其他與老齡相關的各種疾病比率相應增加。根據統計數字,老年病人住院的風險為非老年人的四倍。為了減少長者入院的風險,我們應加強基層醫療衞生服務,集中做好疾病預防的工作,減少他們住院的風險。現時,公營醫療服務輪候時間長、其他服務,如牙科、聽力、精神健康又極度不足,實在有需要盡快改善及重整。我們希望當局全面檢視長者服務需求量、服務模式,確保公營、社區,以及私營醫療界別都能在基層、第二層或第三層的護理服務上,靈活地回應長者的需要。

要提供到位及具質素的醫療衞生服務,完善及長遠護理人力資源規劃必不可少。可是,現時香港仍未有具體的護士人力資源指標,人手短缺情況一直沒有改善,導致輪候時間長,醫療護理質素未臻完善。根據「護協」多年的調查顯示,醫管局的護士/病人比例約為1:10-12,遠低於1:4-6的國際水平,雖然我們多番爭取訂立護士病人比例、臨牀督導比例,一專科一位顧問護師等政策;奈何當局仍然置之不理,實在令人失望。除此之外,專職醫療人員的角色亦相當重要,他們能為長者提供適當的復康護理及治療;減少再入院的機會;然而,現時專職醫療的人手極不足夠,而部分專職醫療專業更欠缺規管,未能確保服務質素,影響病患者的健康。因此,當局必須在人手規劃上落工夫,為市民大眾提供全面及跨專業的醫療護理服務。

最後,人口老化問題對公營醫療衞生開支造成沉重的負擔,香港整體公共醫療開支到2025年預計會增加到約1,270億元,食物及衞生局在2008年推出醫療改革諮詢文件,建議引入醫療輔助融資方案,以維持可持續的優質醫療服務。而在人口政策報告中,當局亦重申希望透過自願醫保計劃鼓勵更多有能力的市民使用私營醫療服務,以減輕公營系統的壓力。現屆政府更強調以「醫療雙軌制」來平衡公私營醫療服務,使香港整體的醫療衞生系統得以持續及有效地運作。可是,我們只見到現時投放於公營醫療衞生服務的資源正不斷膨脹,施政報告卻沒有在私營醫療服務上落墨。另一方面,檢討私營醫療機構的規管未有寸進,市民對私營醫療服務欠缺信心。此外,醫保計劃又一拖再拖,由上屆政府承諾撥款500億至現時只投放100億,醫保內容及細節的進度又未如理想。在此情況下,私營醫療服務又怎能發揮紓緩公營醫療服務的功能﹖當局提出的所謂「醫療雙軌制」只能流於口號式的空談。

我們期望下屆特首必須以香港市民利益為依歸,在醫療衞生政策上訂立全面的策略藍圖,讓香港的醫療衞生服務得以健康發展,保障市民健康。

立法會議員

聲夢傳奇 莫文蔚 星級企業大獎2020
人氣 TRENDING
王力宏 梅艷芳 李靚蕾 姜濤 MIRROR ERROR 張家朗 香港小姐 聲夢傳奇 炎明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