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筆者列舉梁振英上台以來最不滿的三件事,筆者會歸納為如下:第一,梁振英帶頭製造甚至挑動社會矛盾,導致社會嚴重撕裂,令政府難以管治;為求連任,梁振英更將所有具爭議的政策討論(例如標準工時、退休保障)束之高閣,以免得失選委;第二,為了酬謝其支持者,梁振英不惜任人唯親,將各項公職淪為「梁粉俱樂部」,而且自身、及其官員團隊亦曾多次捲入利益衝突案件;第三,李波事件以至二○一三年潘維曦事件,內地「強力部門」來港懷疑跨境執法,梁振英政府均撒手不理,容讓內地人員越境執法;加上政府無視市民憂慮,硬推高鐵「一地兩檢」,在在反映梁振英政府視「一國兩制」如無物。
因此,要撥亂反正,下任特首要做的三件事就是透過落實民主普選,從而修補社會矛盾、令施政管治重回正途、以及帶領社會處理積累已久的爭論議題。
自梁振英上任後,從國民教育事件、至港視未獲發牌,乃至雨傘運動,均見其不但未有盡其行政之首的職責,調和社會各界的意見,相反更是一意孤行,屢次作出逆民意之舉動。帶來的後果是,市民對其治下的政府的信任度及期望日益減退,令政府施政每每舉步維艱。此外,社會亦因其施政嚴重撕裂。因此下任特首需盡快疏導這幾年施政失當引起的社會矛盾,令社會重新團結,施政重回正軌。
此外,為免得失選票,不利其爭取連任而選擇迴避拖延處理政策。明顯例子施政報告中花了大量篇幅空談「一帶一路」,但標準工時就只有區區數十字,而退保更是隻字不提。縱使社會各界對標準工時、退保等或有不同意見,但一個稱職的特首根本不可能迴避,筆者期望下屆政府上場後,能夠帶領社會面對及處理這些議題。
梁振英出任特首以來,將公職淪為政治酬庸,大量委任其支持者擔任各種公職,而不管其能力是否勝任。例如被諷刺為「吳得掂」的教育局局長吳克儉,在國民教育事件以至應付近期的小學TSA事件上的表現拙劣,但政府卻一直未有將其撤換。另一例子為,近期無視港大師生絕大多數的反對意見,仍委任李國章出任港大校委會主席,反映其用人只問親疏,不問能力。此外,梁振英本人及問責官員曾被多次指涉嫌利益衝突,包括梁振英未有申報其收受UGL報酬等,令香港過去為之自豪的廉潔、法治印象受損。因此,筆者認為,下任特首必須摒除這些陋習,以才幹,而非親疏,或者個人喜惡作為任用官員及公職的基礎。更重要的是,下任特首必須杜絕再出現類似梁振英及其團隊的情況,以致政府的公信力受損。
第三,自梁振英上任以來,先後出現潘維曦及李波事件,內地強力部門來港跨境執法,但梁振英政府不單沒有理會,反而在回應立法會質詢時,指出得知李波下落,是香港警方透過合作機制向內地尋求協作的成果,為內地的疑似「非法執法」護航及包裝,並將「非法執法」合法化。下屆特首必須堅守「一國兩制」這道城牆,令香港可以成為港人以及國際社會繼續信賴的一個法治城市。
最後,上述問題的成因源自行政長官根本並非透過公平公正的民主普選產生,因此選出來的人大可自行其是、漠視民意;亦可以一己之喜惡任用官員,更會為了討好選委,而對爭議議題畏首畏尾。因此,在以上事情以外,下任特首亦要重啟政改,為港人向中央爭取真正的民主普選,透過市民能夠利用手中選票,監察政府施政,才能徹底根治問題。
立法會議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