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留學簽證手續,今年大塞車。許多家長朋友奔走相告,焦慮萬分。
有一位朋友的兒子,本來考IB,成績七月中已經放榜,英國的大學早已取錄,即刻着手申請簽證,哪知道到了九月初仍茫無消息。心情緊張之外,大學課程即將開學,遲兩星期報到,新學年開張的基礎就缺了一角,打擊學生信心,大學當局也感到不便。
到底是為什麼?英國不是第一年才知道要招收學生的,其中的必然有內情。
表面的原因是大量簽證繁忙,因為削減公共資源。本來由香港領事館代辦的,撥往菲律賓馬尼拉的領事館,因為那邊的人工便宜。但又有一說,指馬尼拉那邊辦事靠不住,又臨時將簽證撥回英國中部的工業城鎮謝菲德,在那裏趕辦。如此一帶一路、一來一回,電腦網絡容易塞爆出錯,造成數以千百計的香港留學生對着一個印度洋,一個地中海,看見學校就在八千里外,就是動彈不得,欲哭無淚。
英國的官僚世界著名,今日因為女首相文翠珊早就發聲,對十年來英國政府濫收中國留學生表示不滿。文翠珊本人是文法中學、也就是政府學校出身,加上今年工黨左翼領袖郝爾賓聲勢浩大,全國針對貴族寄宿學校,情緒有點負面。
偏偏香港許多學生是非富則貴,去英國非排名頭十大的貴族寄宿學校不讀,會不會引起內政部主管簽證的官員眼紅,或情緒波動。又或暗中配合英國女首相緊縮留學的政策,來個將計就計,怠工拖延,至少不會給你加兩錢肉緊。
有人說,這樣不是對英國經濟不利嗎?英航和國泰,每年這個時候做許多英港兩地的機票生意。但是政府官僚是不會理你這些的。他們穩端鐵飯碗,一生沒有坐過幾次英航的商務艙位,更不要說來過香港或日本旅行。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偏偏這幾年中港兩地留學大增,簽證申請數量以倍數增長,如果你是裏面的員工,薪酬沒有相應增加,中港兩地家長又沒有獎金花紅,電腦網絡改來改去,為什麼要為你肉緊?
最可笑的是簽證本早有「特快通道」,另外補交錢,但特快一樣照塞。這下子,叫天不聽,叫地不聞,欲去消費者委員會投訴,消委會又無管轄英國的主權。只有眼白白看着浪費金錢,人頭湧湧堵塞在香港。
據說中國已經強大,香港和中國也是英國留學的最大主顧,英國政府無論如何看錢份上,財神大量湧入,應該綠燈放行,讓簽證更方便,而不是更困難。
但是人心肉做,如果一名公務員對現狀不滿,對政府不感冒,也對中港兩地懷有針對暴發戶的仇富心理,兼擁護工黨郝爾賓政府,暗中認為英國寄宿學校應予廢除;加上英國的公務員也有投票權,在退歐公投期間,一名公務員本來收入穩定,定期去歐洲度假,他投票怎會主張退歐?偏偏公投結果是留歐一方落敗,然後公務員又需負擔數以千計的退出歐盟條款立法工作,也一樣沒有加薪,如果你是公務員,你會充滿熱誠,幹勁替政府搏命嗎?
或者要等到有人工智能的一日,官僚的人為因素帶來的情緒和效率負面影響才會消除。中港的富裕家長又不懂得為兒子的簽證申請每一個塞上一封十萬八萬元的紅包,像第三世界入境處過境一樣。若個個「識做」,可以保證,一定不會有今日的塞車。
但英國又是西方文明國家,怎可以受賄呢?當然不可能。於是陽奉陰違的含蓄之道,玩辦公室政治,手腕爐火純青就派上用場。八十年代的電視劇《Yes Minister》,講述部門的公務員如何玩殘空降下來的首相、外相、內政大臣,因為這些政客只懂在政綱中吹水,不知道執行之困難。公務員是鐵飯碗,政客才是走馬燈。這部劇集示範英國的官僚政治如何玩。
香港的董建華不也做了八年腳痛下台嗎?他的高科技港去了哪裏?問董伯伯就會明白當年的腳痛的另一原因,就是公務員暗中戲弄。所以今日留學英國簽證大塞車,香港傳媒應該訪問我們的受害人董伯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