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那個背囊的顏色和設計剛好和我那天逛街穿的衣服竟然襯到絕一絕,所以一拿起就不捨得放下了,你知啦,咁嘅case好罕有㗎嘛。總之那天我無端端買了個絕不便宜的Raf Simons袋,然後和售貨員說需要「包起來」,因為「即刻用」,然後它一出時裝店門口,就爛了!
介紹番先,那個包包的設計是手把可以靈活地安裝在多個不同的地方的,我沒有留意的是那個用來支持整個袋的唯一「受力位」是一個類似文具舖有賣那種扣着打孔活頁簿的鋼圈,稍為不同的是這個東西的凹位比平常淺,所以給model拿着走catwalk時因為入面是紙團便好有型,一旦走進現實生活……成個沙包咁大的袋,我其實只放了一個銀包,一部智能電話和原廠用來包着那個袋的尼龍保護袋,其實也不可能更「少嘢」了吧?結果行了幾步即甩!
我折回時裝店看看可否退換,店方是合理的嘗試給我另一個同款存貨,結果仲唔受力一啲……品牌本身相信也沒有騙人的用心,不過設計者和出品人都沒有實際試用過QC過吧,他們只看到袋子完全沒負重時的好看,但沒有人盡責到真的放份報紙入去行兩步路試試會否「斷正」?(是的,載一份正常報紙也不夠力!)
磨腳的是不是次貨?
是的,通常都有得試,所以時裝店鞋店都算仁至義盡了,消費者們也算行使自身權益了,所以這種情況公平點講也真的不能說誰騙誰,但沒有人出手害人,卻偏偏就是有受害者!這才真是慘案中的慘案吧?
這種「15分鐘後中伏」事件,拿鞋子做例大家最易明白。
你試穿時當然有在店中踱來踱去看看舒服不舒服啦,當時一定是「並非不舒服」才碌卡啦,但很多不舒服的鞋子,其實都是「落地」實際着用一小段時間後才出現的,比如15分至45分鐘吧,因為之前你在店中才走了幾步路,那些磨腳夾腳的部位還沒有足夠的時間浮現呀,但一着落街呢,好多時未番到公司隻腳已經損咗!好了,鞋又是你揀的,試又給你試了,處也給你破了,新鞋底已落地已無可還原,所以退也退不了但繼續穿標血都似,這是最精明的顧客都預計不到避免不到的吧?而且它不是行咗幾步突然甩踭,和鞋子的quality無關,消委會也不受理,你卻是花了巨金買了雙不能穿的鞋子回家。
是的,shopping呢家嘢,原來單單有眼光沒有用,運氣都非常非常重要,死未?
代客着鞋
鞋子的「中伏」最明顯,不代表衣服就安全,尤其是近代流行「窄搣搣」的slim cut設計,有些衣服你試穿三五分鐘以為合身,買了回家穿了15分鐘卻周身骨痛,你聚精會神感受一下,才feel到那件衫的後幅原來太小,把你整個背部拉扯着讓身體微微弓起來了,是的「微微」到你fitting時察覺不出,但連續穿了15分鐘後便好大鑊。
更不要說那些在時裝店不為意,買了才愈穿愈重重到肩頸發炎的厚質料冬衣了。
做咩啫你?買衫買鞋啫,因乜事你聽到眼濕濕呢?想起了自己那份以為上班前已深思熟慮的新工,或者那個以為去馬前已睇清睇錯的愛人嗎?
以前我常打趣說,想出錢請個專人替我把衣物開光,新鞋穿軟了,牛仔褲穿出貓鬚才還給我,即使真的有這麼一個你信得過的工人出現,新屋新車新工作新honey又有什麼人可以「代客中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