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魚男突變》

影評
2016.05.02

做條魚可能好過做人 PS

當大家都在說人沒有夢想,和一條鹹魚無分別時,有沒有想過這世上可能有人真的寧願成為一條魚?韓國新進導演權五光首次執導長片,從比利時超現實藝術家Rene Magritte的作品《Collective Invention》中的「魚人」觸發靈感,把「魚人」移植到今時今日的韓國社會,打造出這部充滿奇想與社會批判意味的電影,離奇的不是變成半人半魚的男主角朴久,而是人心的失喪與社會的荒誕,驚心程度直逼卡夫卡的《變形記》那條由人突變的蟲。

由人氣熱爆的李光洙去演「魚人」朴久,角色設定相當有趣,從商業角度來看,找他破格演幾乎看不到樣子的「魚人」也贏盡話題。朴久之所以成為古怪物種,全因失業兼無錢,才甘願當藥廠研發新藥的白老鼠,變成人魚兩不像的怪胎。成為怪物的朴久被傳媒熱捧,新人記者為追獨家猛料不擇手段,曾和朴久交往的拜金女(朴寶英)為錢而出賣他。朴久的爸爸面對兒子變形,最關注的是藥廠賠償金額是否夠用過世。

「魚人」無論有多怪,都騎呢不過嚴重被扭曲的社會價值觀。藥廠研發人員在實驗失敗後被控失職,但當傳媒報道藥廠可能會因被禁研發,導致韓國藥物研究落後其他國家時,韓國社會天生的爭勝模式立即啟動,朴久的犧牲變得一點也不重要,社會強調的是一切要贏,手段如何不需商榷。代表朴久的辯護律師似是基層救星,但其實也有自己的滿盤計算,電視新聞為催谷收視而不惜一切,新人記者為可由臨時工變成正職委曲求全,反映當今韓國大學畢業生失業問題嚴峻,職場權益被無理踐踏的不公現象。整個社會的醜惡及陰暗面,因一個「魚人」而全然曝光,最欣賞的是導演讓「魚人」選擇寧當魚也不變回人的安排。是的,朴久確實有機會「重新做人」,但在無藥可救紛亂不堪的社會裏,或者,做條魚真的好過做人。

姜濤 莫文蔚 星級企業大獎2020
人氣 TRENDING
王力宏 梅艷芳 李靚蕾 姜濤 MIRROR ERROR 張家朗 香港小姐 聲夢傳奇 炎明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