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因真相之名》

影評
2016.04.25

愈辨愈不明的真相 PS

因真相之名,記者可以去到幾盡?新聞機構可以有幾承擔?《Zodiac》導演James Vanderbilt 執導的這部電影,帶觀眾重返2004年《60分鐘時事雜誌》節目引發的風波,重現當日節目監製Mary Mapes如何因一宗偵查報道而押上自己事業的來龍去脈。當年小布殊連任選戰在即,《60分鐘時事雜誌》驚爆他在越戰期間因家人關係「特事特辦」,最終不用投身戰場的秘辛。如果我是Mary Mapes,當收到與事件相關的絕密備忘錄時,大抵也會像她一樣興奮得徹夜難眠。記者的天職就是發掘真相,更何況事件與當權者不可告人的黑暗過去有關,自然應該向公眾揭露,令當事人無所遁形。

問題來了,當監製收到報料,尤其是這種百年一遇的天大猛料時,應該怎樣處理報料的真確性?影后Cate Blanchett演這位見慣風浪的監製,硬朗果斷入型入格,但她卻犯了最致命的低級錯誤,在未經反覆驗證的情況下,以當年參與越戰軍官Jerry Kilian的備忘錄為依據,羅列對小布殊的指控。節目播出後轟動全國,備忘錄的真偽備受質疑,最終羅拔烈福飾演的主播Dan Rather更引咎辭職。是政治干預還是本身資料成疑,真相永遠沒人會知。

《因真相之名》取材自Mary Mapes的回憶錄,電影中的CBS電視台高層迂腐無能,雖說Mary Mapes在事件中已付出她應付的代價,但電影主要從她的角度來陳述事件,又是否能整理所謂的真相?作為大眾傳媒,商業利益與新聞操守的界線如何界定?新聞機構管理層與前線記者的關係又應保持怎樣的距離?在新聞自由日趨嚴峻的今日,記者面對的困難和挑戰前所未見。突然想起早前看過的《焦點追擊》,片中記者反覆驗證,透過認真仔細的偵查報道,揭發教會姑息神父性侵兒童黑幕。《焦點追擊》和《因真相之名》同樣改編真人真事,一正一反道出新聞工作者的本相,互相觀照,更有反思空間。

為真相挖出最可悲的真相 畢明

到底社會是追求真相,還是戲劇,到底公眾是追求公義,還是juicy?對於新聞,尤其是政治新聞,原則上,誰都知道原則上、不容置疑的態度上,不論是新聞從業員還是公眾,對真相公義的堅持當鐵心不移,但執行起上來,從現實觀之、生活所見,未嘗沒有口說良知,人性卻很誠實,尤其人性的陰暗面。

《因真相之名》,真人真事真歷史,告訴了世界拿「真相」旗幟,四處挖掘,找權貴的虛偽、暴露他們藏在暗處的罪行,非但不是一件受歡迎的事,相反,過程艱辛險阻,危機四伏,讓你知道求真,是一件孤獨而代價高昂的苦差。挑戰的權力愈高級,射掉對方假面和掩護的難度愈高。從來,真相在政府和總統裏最虛弱。他們欺凌和扭曲真相、抹黑真相、活埋真相的能力最高。

影片一開始,把Cate Blanchett飾的《60分鐘時事雜誌》資深監製梅普斯,塑造成《職業特工隊》的Ethan Hunt湯告魯斯一樣。冷靜、訓練有素、專業,也組成一隊精銳的新聞特工隊,各具特長及個性,為打老虎行動作技術性部署及偵緝工程。那隻老虎全國最大,是當時的現任總統布殊及連任競選的他,要戳破這個國家領導人,當年有沒有逃兵役,有沒有恃家族勢力不上越戰前線,既私事特辦,又欺瞞政府,欺騙公眾,誠信可大破產,整個共和黨也要在一屆總統工程陪葬,牽連巨大。像Ethan Hunt,梅普斯憑智憑勇揭破了醜聞,但證實真相的手段,獲得證據的程序,未必無懈可擊,真相就被犧牲了。她冒險,再加上被欺騙,縱使總統的罪行昭然,新聞機構在商業利益、政治壓力、「你又犯錯」底下,便犧牲了新聞特工隊,這才是最可悲赤裸的真相。梅普斯和亦師亦友的Dan Rather未必是英雄,可能有私心,但他們曾為真相打過大佬。公眾、傳媒,嗜血和八卦,多過求真,一切的徒勞無功炮灰滿地,凸顯更是真相的可貴難求,勇氣一字,守護為要。

星級企業大獎2020 陳卓賢 姜濤
人氣 TRENDING
王力宏 梅艷芳 李靚蕾 姜濤 MIRROR ERROR 張家朗 香港小姐 聲夢傳奇 炎明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