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譚凱韻
熱門文章
譚凱韻
雲圖
ADVERTISEMENT

【譚凱韻專欄 – 雲圖】小一戰記

17.09.2022
圖片由作者提供

我家小兒子六歲,今年入讀小一。

幼稚園時書包總是輕飄飄的,如今每天揹著大大的護脊書包踏上人生新旅程,每次看著他獨自走進校門、拍卡,再次提醒我這個媽媽,孩子正在頭也不回地成長著,要好好珍惜能夠守護他的每一分鐘了。

功課天天都多

小學生活對小人兒來說,是滿有憧憬的,但現實卻又帶點殘酷。

早前有家長在網上討論區留言,抱怨小一孩子每晚要十一時才能完成功課。我家孩子的學校「無咁變態」,但三至五樣功課是基本,我亦覺得可以鞏固小人兒課堂所學的知識。於是回家午餐及小休過後,就要打開課本做功課。小朋友上學早起,經歷了半天課堂已很累,於是每天的口頭襌就是 「好攰呀!幾時做完呀?!」。不過開課兩星期後,小朋友好像找到了自己的生存方式,就是把握轉堂時間完成部份簡單抄寫,回家後再完成較難的,為放學後爭取多點自由時間。

媽媽的視野望前了一點點。小一生適應過功課的日常後,就要面對測默了,學習的壓力正慢慢增加,惟有安慰小人兒:「能力越大,責任就會越大。」

小朋友上小一,揹著重重的書包,踏上新旅程。
小朋友上小一,揹著重重的書包,踏上新旅程。

小息的學習

小朋友在幼稚園的數個小時,是輕鬆地、 但又牢牢地被規劃的。何時上洗手間、 何時玩遊戲、 何時學習,都有老師清晰地告知。踏入小一,要面對密密的課堂時間表,但同時又有兩個小息,是幼稚園的日子不存在的。

兩個課堂之間的小息,他可以選擇上洗手間、 吃小食、 聊天、看書、或行來行去。學校暫時未有安排小息活動,於是小人兒每次小息都是上廁所和吃小食,偶爾在走廊碰上幼稚園的同班同學,就閒聊數句。

澎湃的課外活動

全球也崇尚小朋友多元發展,除了學術成績外,還希望小朋友有多項技能和興趣。學校也貼心地安排不同的課程和校隊,有攀石、 有合唱團、 也有近年流行的STEM課程。

不過小朋友面對的問題卻是:興趣太多、時間卻太小。不少興趣班,除了上堂外,還要平日練習,才能令學習有意思,包括樂器、 也包括體能活動。

如何能令小朋友的二十四小時發揮最大效益,能有效兼顧上學、興趣班、 休息、 玩樂、 親子,對家長和小朋友而言,都是大考驗。

習慣新時間表需時、 認識新朋友也需時。祝願全港小一生,都能以自己的步伐適應新環境,然後好好裝備身心,迎接這個城市充滿挑戰的未來。

圖片由作者提供
延伸閱讀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