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西西
熱門文章
西西
造房子
ADVERTISEMENT

西西專欄:《西方科幻小說與電影》──西西、何福仁對談後記

20.12.2018
%e5%a4%96%e6%98%9f%e6%97%8f2%e8%a5%bf%e8%a5%bf%e9%80%a0

怎麼開始科幻小說、科幻電影的話題?這在第一篇〈烏托邦、敵托邦、異托邦〉中已大概交代,此前我們當然都看過好些科幻小說、科幻電影。這裏談到的,遠不止此。只是近五六年看得更多,更集中罷了。不過,無論怎樣看,在科幻的世界裏,仍然是九牛一毛,這方面的小說、電影,舊的固然不斷翻新,而新的,目前以及將來,都在無休無止地大量生產。我們看的,自以小說為主,而旁及電影。科幻電影,從1927年的《大都會》(Metropolis),到2014年的《星際啟示錄》(Interstellar),不足百年,技術不斷進步,可說已臻鬼斧神功。至於科幻小說這文類,則長期被視為流行的貨色,其實沙裏差可淘金,一如無垠的宇宙,沒有界線,充滿可能。因為我們根本不能沒有科技,這是人類生存的狀況,而科技或正或負的發展,寫作的人豈能視而不見。

我們最先的談話在雜誌《字花》連載,兩三期之後才想到不如理出一個科幻的脈絡,也許可以成為一本專書。西西讀書就有這麼一個習慣,喜歡尋根究柢,這從她做微型屋,做毛熊、猿猴看到。我當然樂於奉陪。《字花》是雙月刊,連載十數期後,已近兩年,我們覺得長期佔去的篇幅實在太多了,再連載下去豈非要三年時間,於是轉移到月刊的《香港文學》去。其中一篇則在《明報周刊》上分兩期發表。感謝這幾份刊物的支持和包容,原來也有一些朋友、讀者喜歡,並且獲得啟發,有的甚且模仿我們對談的方法。

我們是預設有聽眾,有讀者的,所以遇上某些名詞、術語,我們總嘗試加以解說。至於對小說、電影內容的若干說明,我們在談話中也解釋過,一經「劇透」,再無可觀的作品,大家其實也就不必浪費時間。過去我們出過本對談集《時間的話題》,談文學,談文化,有人以為兩個人的對話,並沒有「眾聲複調」,換言之,並非不同意識形態的撞擊,而是相輔相成,互相補充。複調的說法,來自蘇俄的巴赫金,他的理論,我們算略有認識,但無意讀成一本通書,更不認為凡對話就要製造矛盾,現實的情況是,我們看過太多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想法,結果,各自表述,變得交而不流。這,反而有違巴赫金嚮往多元平等、和諧共存之旨。

全書談話基本上由我執筆,不過西西為了方便我的紀錄,往往把談話內容寫出來,有的詳細,有的簡略,再由我貫穿、整理。文稿出來,她再加以修訂。連載時自覺篇幅不宜太長,裁去若干,如今補回;好幾篇則又一分為二。其間也有些科幻之外的題外話,西西認為並非全無意義,也就保留下來。我們本來可以多談一些,但想到篇幅問題,加上圖片之類,也就差不多了。

此外,我們的對談,並沒有包括中國的科幻。我們曾經嘗試從晚清梁啟超、魯迅等人的提倡說起,看了老舍的長篇《貓城記》、許地山的短篇《鐵魚底鰓》等等,可以連結詹明遜所謂「國族寓言」的討論,他認為由於生存環境不同,國家命運迥異,閱讀時,倘緊抱西方第一世界的觀點,對第三世界的文學藝術就難以理解。而這和當下西方科幻作家呈現人類面對科技君臨的處境,本質並無不同。老舍、許地山之後,華文的科幻小說,並未絕流,近數十年在臺港以及內地更是波瀾壯濶,其中仍不乏緊隨時局態勢之作,畢竟產生了不少出色的作品,那可不是三言兩語概括得了的,也恐怕不是我們的心力所能承擔,這方面的話題,只好期諸真正的方家了。

書中科幻人物、外星族等布偶,都是西西的手作。

延伸閱讀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