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劉克襄
熱門文章
劉克襄
嶺南慢歌
ADVERTISEMENT

劉克襄專欄:一座島的山羊

21.02.2017
mpw2519_b090-099_002_crop
mpw2519_b090-099_002_crop

這是一座被遺忘的小島,位於台灣海峽。四十年前島上還有一繁榮的漁村,如今聚落只剩十來人。但警察局和護理所仍在,荒廢的小學則改建成國家公園旅遊服務中心。我和一羣遊客抵達時,一支調查植物的隊伍,在此居住了三四天。

走進聚落,彎曲的巷弄有點像小迷宮,具有防風防盜的功能。古樸的老厝多以玄武岩為基底,再以珊瑚礁修築牆壁。有些較近代的以水泥牆壁或洗石子出現,二樓呈現澎湖特有的樓頂平台,用來曬魚乾,或者做為晚上睡覺的空間。一來涼快,二則貓鼠不易偷吃。

聚落後面是海拔接近七十公尺的山脈,裸露着岩塊和青草,有些坡地擔心崩塌,刻意以石塊堆積,進而整理成平台,藉此栽種重要的主糧,甘薯和花生。

我的興趣在野放的山羊。從聚落後的咕咾石石牆穿出菜宅,有條小徑可以連接到山上的草原。大部分草原形成梯田狀,過去勢必全面開墾。我循那兒上去,遇見了山羊羣。牠們多半時間在那兒遊蕩,啃食,平時分成三四羣。

山羊約莫百來隻,誠為島上最大的族羣。山羊個性活潑,喜好羣居。當我們登陸時,牠們在陡峭的山坡和岩壁佇立,俯瞰着下方的遊客。山羊羣分別為三四戶人家所擁有,每隻以左右耳或尾巴做記號,藉此辨認何者屬誰。

聽說山羊羣每三年換養一批,避免近親交配。在此野放的山羊,捕捉後都會販售到其他地方。相較於圈養的羊隻,因為常年在野地吃草,肉質特別鮮美,市場供不應求。

牠們多半為黑色或黑褐色,白色較少。尾較短,角長而直。公母皆有角,但母羊角基部較細。長大成熟者,皆有鬍鬚。遠眺時,從其外貌,尤其是角,我一直懷疑是台灣原生種。

我爬到山頂的稜線,遇見其中一羣,隨即找到領頭羊,一隻身材魁梧的大黑羊。這老大一定兼有諸多優秀條件,譬如生活經驗豐富,巨大健壯,跑步迅快、感官敏銳等等,再加上具有崇高威望和領導的氣質。牠身先士卒,勇於探路。前面有分岔,也會憑經驗選擇。路上若有陷阱,老大往往會第一個掉下去,其他羊說不定也跟着摔落。

至於有人放牧的山羊羣,若不是緊跟領頭羊,往往是透過牧者的聲音。牧者若要指揮,必須不斷的以手吹哨,或是發出聲音,但如是長時照顧,一定事倍功半,因而掌握領頭羊變得異常重要。嫻熟者會利用領頭羊的特色來減輕工作,只要牠清楚聆聽聲音的指示,羣羊也會樂意跟隨。

我跟了一小段,只見領頭羊休息時,其他尾隨者也停駐不動,等待下個指令。領頭羊朝險峭的小徑爬了十來公尺,又停下沉思,羊羣成單排,同樣亦步亦趨,呆望或茫然。

後來,我不小心從中橫斷隊伍。山羊紛紛閃避。唯有一隻幼羊,來不及離開。我明顯擋住去路,牠亦無把握從其他石塊區逃離,因而緊張地發出喵叫聲。但其他避開的山羊只顧往前,繼續跟隨領頭的,毫不擔心牠的安危。我稍為退讓一步,牠趕緊衝出,跟上了團體。

領頭羊可能是要到崖壁,吃一些灌木植物。山羊因行動敏捷,又善於登高,其他家畜難以到達的懸崖陡坡,牠都可行動自如的採食。當高處有可食的樹葉或牧草時,山羊都能將前肢攀在岩石或樹幹上,以後肢直立支撐,如人之站立。

澎湖羣島常見銀合歡帶來單一的生態環境,本島卻幾未看到,我跟植物調查隊討論,有人注意到山羊擁有強大的採食能力,因而懷疑銀合歡的消長跟此有莫大關係。

此外,山羊的食材面向廣大,特別喜歡灌木的芽與葉,若過度放任濫啃,容易引發坡地植被破壞,兼致土石流失。多數地方遂不喜歡羊羣過度飼養,擔心牠們比牛隻更容易造成地表植物的傷害,影響地表土質。以前很多地方嚴禁山羊的放牧,包括香港和台灣,猜想主因即在此。

我一直遠遠的觀察,被領頭羊的孤獨和威權所着迷。不知是否因此一認識,還是島上太孤單了,那陣子都在迷戀山羊的羣體生活行為。

(隔周刊出)

延伸閱讀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