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家黎清妍・專訪】亮相威尼斯雙年展主題展 從身軀觀照內在
熱門文章
ADVERTISEMENT

【藝術家黎清妍・專訪】亮相威尼斯雙年展主題展 從身軀觀照內在

20.06.2017
梁俊棋(部份照片由威尼斯雙年展提供)
黎清妍對姿體的觀察極為微細,從而理解個人獨特的心理狀態。
黎清妍對姿體的觀察極為微細,從而理解個人獨特的心理狀態。
黎清妍對姿體的觀察極為微細,從而理解個人獨特的心理狀態。

「快樂都是相近的,悲傷卻可以好不同。」香港畫家黎清妍說,與托爾斯泰的「幸福的家庭都是相同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異曲同工。在巴黎龐比度藝術中心首席策展人Christine Marcel策展的威尼斯雙年展《Viva Arte Viva》主題展覽中,她成為了香港館以外另一位亮相的香港藝術家。她指出,展覽依據”joy and fear”的題旨,挑選出十多幅不同時期的作品,也某程度上切中了她一直以來創作的思考。超越國家館的民族框架,黎清妍的畫作專注於人物抽象的體態,在靜止的畫面描繪出環境與個人內在複雜扣連,往往直達一種屬於當代的情感核心。

自律與惰性

「媽媽是永遠坐得筆直的女人。」黎清妍的媽媽在蛇羹店工作,辛勤而極端自律。她說其實沒機會看見媽媽工作的樣子,但媽媽會跟她說每天要把高於半身的水桶搬來搬去,長久下來,身體某些部位常常會痛。「她是看見困難,心裏不舒服,就會毫不猶豫去做的那種人。」她形容如果媽媽去買梳化,一定買全木製,會說不然會坐壞人,「不止腰骨壞,而是會坐懶人。這種心態原來不同時代會不同。」她比喻,我們今天選梳化,不單會考慮怎切合脊骨弧度,更要配合心目中的形象。「於是我感興趣的是,在我們未適應,未懂挑選這些傢俬前,原初的我們是怎樣的呢?」

媽媽忙於工作,家中姊妹成長期可算是任意自由的發展。各自發展成全然不同的個性,而大家坐姿也都從來不正。小時家住青衣公共屋邨,五歲就跟姐姐穿梭南橋北橋(即昂船洲大橋和長青橋),橫渡青衣的南巴勒海峽。「走過幾次,就夠膽自己走,之後又會帶朋友跟着一起走。」對小孩而言,受大冒險經驗深深吸引,疆域於是一點一點擴闊,慢慢形塑性格。「大概到中學,才知道這是野孩子的行為。」青春期對身份形象變得敏感,她開始對女孩的身份特別有自覺。「有段時間香港的女孩會流行一種好奇特的站姿。」她站起來,雙腳微微分開,呈誇張的內八字。「那是來自日本漫畫的站姿。也有流行雜誌分析,那可顯得腿部如何修長,收起哪部分的贅肉。」

不尋常的姿勢

黎清妍作品入選威尼斯雙年展主題展中的《Pavilion of Joys and Fears》。(攝影:Francesco Galli)
黎清妍作品入選威尼斯雙年展主題展中的《Pavilion of Joys and Fears》。(攝影:Francesco Galli)

「不似一些人的空間感十分廣闊,你問他們荃灣在哪邊,隨手一指就指出。或駕車的人,心中就有地圖路線知道如何走會到達目的地。我的空間意識範圍就只有二、三百呎,我作品的範圍亦然。而且我相信,貼近的空間更為重要。」她不喜歡被隨便策展,認為總是很容易把作品界定成特定的符號與內容,為切合某論述框架,與其他作品混為一談。然而她認為這次在威尼斯的展覽,那為她而設的獨立展廳,是在她舉辦過的展覽中,較為滿意的呈現。兩邊是不同藝術家的展廳,由不同路線步入,自有不同的觀感。「其中一邊是一位artist的video work,整個房間是黑色的。如果從那方入來我的房間,感觀會很不一樣。」而且策展人沒有特意挑選大作品,在大房間中,小型作品的位置更吸引細緻的觀察。作品中微形而色彩濃厚的空間與展場四方亮白的空間形成強烈對比。

繪畫的宇宙

《觀雲的人,香港,2014》原作細小,卻鑲在畫框。作品中描繪的空間卻比大畫作要遼闊。
《觀雲的人,香港,2014》原作細小,卻鑲在畫框。作品中描繪的空間卻比大畫作要遼闊。

她平日以攝影紀錄觀察對象,但強調不是要把照片以繪畫呈現。「有些感覺要是你不在現場,你是永遠都不會感受得到的。你沒有被警察追趕過,你永遠不明白為何要佔中,甚至在後期依然要佔。」她後來回想為何會那樣生氣。發覺那是小時童話形構成的道德價值,然後在現場親眼見人被打,不是一般在電視畫面看見的感受。「那種觀感,那種經歷,自會在心中形塑了某種東西。」曾在現場的她以身體感受現場,卻一度無法作畫。沉澱過後,終究在畫作上留下了某些關於身體的記憶。最深刻的反而不在衝突場面,而是《觀雲的人,香港,2014》。「我人生未試過睡在馬路中間,從地下看上天空。而我知道那一刻有許多人都是如此。」她深明任何繪畫在那種場合都引不起回響,甚至不比她在貓身上貼上、模擬獅子山上「我要真普選」旗幟的照片得到廣傳。然而她還是在Facebook上提出,如果有人同樣在金鐘望過天上的雲,傳來照片和地址,她會寄postcard去。

在人人都以新興媒介創作,嘗試各種媒介衝擊感官的當下,她對繪畫的態度從無掙扎。「有些人畫一個蘋果就只是一個蘋果,但有些人畫蘋果,你可以看見一個宇宙。」一段時間她為心理專欄作畫,她記得當時經常找平日的作品或手稿,立刻配得上內文。「每一次的個案或者不同,但多年來個案中的心境許多時大同小異。」從人的外觀去描繪內在情緒與心境,不是故事的建構。

她認為畫一線條,就可以表達身處高樓與地面兩個巨大差異卻近在咫尺的空間。「我頗肯定我不會做多媒體藝術家,在畫紙上,要處理的,已經極為複雜。因為你承載了許多前人的東西。可以在歷史上、地域上、議題上前進,亦可以盡情放肆。然而放肆是最容易的,為反而反為新而新只會走進狹隘的形式化胡同。對我來說,怎樣找到立足點和平衡點已經是一大課題。」黎清妍的作品超越風格,重視的卻是內在的向度:「到最後其實要看你關心的是什麼。如果我說我關心人的生存狀態。然而人的生存狀態每一分鐘都在變。」

《第57屆威尼斯視藝雙年展──主題展「藝術萬歲」》
日期:即日至11月26日
地點:意大利威尼斯
票價:€25*、 €30(兩日套票)
查詢:www.labiennale.org
(*學生及六十五歲以上長者享有優惠)

PROFILE
黎清妍(Firenze Lai),1984年生於香港,香港藝術學院畢業,主修繪畫,於香港生活及工作。作品主要為人像作品,模糊的樣貌、不合比例的巨大身驅以表現人身的心理狀態。近年作品透過生活處境以及空間情境的不協調中,連結個人內在與外在的關係。海外展出包括上海雙年展、紐約新美術三年展、新加坡雙年展(關聯展)及今屆威尼斯雙年展。

梁俊棋(部份照片由威尼斯雙年展提供)
延伸閱讀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