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時代香港前景:我們的人才在哪裡?
熱門文章
ADVERTISEMENT

A.I.時代香港前景:我們的人才在哪裡?

科學園內有名的情感A.I.公司Hanson Robotics研發的迷你機械人,為小朋友而設。

從商者,對風向標轉向的嗅覺遠比普通人靈敏。自從 2012 年深度學習技術出現重大突破後,人工智能產業呈爆炸性增長。《全球人工智能發展報告2017》調查,2012 年後成立的人工智能企業,超過了之前二十年所有人工智能企業數量的兩倍。兩大龍頭中,美國人工智能企業已超過 3000 家,中國則超過了 1500家,A.I. 的風險投資也從 2012 年的 5.89 億美元暴漲十倍,預料未來將需要大量人才。

企業顧問公司麥肯錫預計 2025 年前,人工智能應用市場總值將達到 1270 億美元。Google 母公司 Alphabet 行政總裁 Eric Schmidt 預料,「仍然有二十到三十間超級 A.I. 公司未在市場上出現,包括針對人口老化、私人汽車以及醫療方面的公司。」

先後任職騰訊和 Google 並擔任美國風險投資公司顧問的吳軍,在《智能時代》一書中指出,未來只有2%的人能參與製造智能機器,但所有人都想分一杯羹。

大航海時代,香港應該往哪裡去?

2015 創科局成立,但騰訊主席馬化騰在一年後公開批評香港缺乏創新科技人才,呼籲港府積極扶持創新科技,並直言官員未能引入更多科技人才,應當問責。香港部分創業者表示,香港不懂善用本身優勢,對科創的支援相較外國嚴重落後。

2013 年,美國科研投入佔 GDP 2.7%,台灣為 3.0%,日本為 3.5%,韓國更高達 4.2%,中國大陸近十年急起直追,由十年前的 1.0% 增至 2.0%。香港科研佔GDP比例只有 0.73%,即 150 億港元。林鄭月娥早前曾透露,政府的 20 億創投基金上馬,本月內接受申請,亦會擴建科學園。這是否足夠?新時代來臨,香港是否已經無法趕上?

港大阿特拉斯機械人實驗室與助理教授羅博思。大學本科生以至博士生都可以參與編寫機械人程式,訓練機械人做新動作。
港大阿特拉斯機械人實驗室與助理教授羅博思。大學本科生以至博士生都可以參與編寫機械人程式,訓練機械人做新動作。

香港A.I.人才儲備足夠嗎?

頂尖人工智能專家極為搶手,薪水比得上世界最頂尖的運動明星。為培育更多人才,更多的 AlphaGo,企業開始開放機器學習運算平台,如 Google 的TensorFlow,此外,Watson 的 API 亦一定程度開放給企業自行研發。

港大工程學院副院長劉智滿教授,研究人工智能十多年。他估計整個工程學院約 120 名合約教員中有三分一有研究 A.I., 如果再加上散落在不同學院(例如理學院的大數據實驗室和商學院的資訊分析),現時人工智能相關的人才儲備大約為一百人。他預料不 斷有更多人加入研究行列。

近年 A.I. 產業興起,大勢所趨之下,工程學院由早年不滿收生限額六百人,至 2015 年起連續兩年超收學生。「編程技術及工具」一科,2012 年只有 11 人選修,今年急增至 305 人,其中更有 98 人為非工程學院學生此外,供系外學生修讀的編程課程,修讀人數亦急增超過三倍。

與此同時,大學生的數理能力似乎有下跌趨勢。「比起以往 A-Level,DSE 畢業生的 STEM(科學、技術、工程、數學)能力弱 了,以為他懂的概念都不懂。」劉智滿說。

劉智滿教授負責 Makerlab,由中學生到博士生,都開放供研究機械人用,未來港大亦會建立新的實驗室,預計會在內研究人工智能。
劉智滿教授負責 Makerlab,由中學生到博士生,都開放供研究機械人用,未來港大亦會建立新的實驗室,預計會在內研究人工智能。

港大計算機科學系有五科選修科與人工智能有關,分別涵蓋人工智能、機器學習、大數據分析、計算機視覺、以及計算機遊戲(computer gaming)。這些課程大受歡迎,修讀學生動輒超過一百人,預計幾年後,可能會改為必修科目。過去幾年,研究生中,內地生研究人工智能相關課程的較多,然而,田之楠指出,近年亦多了本地生修讀相關研究課程。中文大學電子工程學系亦於去年開設全港首個深度學習的選修課程,今年新設「金融科技學工程學士學位課程」約650人修讀。

記者亦向其他有工程學院的大學查詢,科大、城大、漫大及理大的工程學院收生大致不變,未能提供工程與非工程學生修讀編程課稱的數據。

港大港科院院長徐立之教授近日批評,近年 DSE 報讀理科和高階數學的人數持續下降, 出現人才斷層,劉智滿認為,不論人工智能與 機械人,不論M1(高中數學延伸:微積分與統計)、M2(高中數學延伸:代數與微積分)和物理,對有興趣投入A.I.的人來說,都同樣 重要。他估計最快兩年內,會推出首個專修人工智能學位課程,內容包含 FinTech 技術。

除香港大學,其他大學亦有不同人才儲備,如中大多媒體實驗室於 2001 年創辦,是本港最早應用深度學習於電腦視覺研究的團隊,讀CT圖用30秒可辨識早期肺癌,準確率逾九成,人面識別系統準確率亦是全球最高,亦有和機管局合作開發實時影響分析系統,監察機場行車供應。香港科技大學亦有與「微信-香港科技大學人工智能聯合實驗室」。

機械人技術聯盟:將業界和 A.I. 人才連起來

去年香港機械人技術聯盟(Robotics Alliance)成立,發起人是港大工程學院院長田之楠教授和科學園技術主管(機械人技術)霍露明博士,目的是連結學界和商界「為現有問題提供解決之道」。

聯盟約有一百名成員,學者、科研人員佔三分二,其餘三分一為行業商戶。他們每年召開大會,今年 12 月將就建築、物流及智能工廠等問題,展開密集討論。剛成立,已經有不少建築商找上門,急切想解決人力短缺問題,以及機器如何代替人類在高溫下長時間進行焊接工作,正在商討中。

聯盟另一發起人兼科學園技術主管(機械人技術)霍露明指出,科學園內打正名號從事人工智能的公司只有 40 間,但與 A.I. 相關的企業其實不止此數。

科學園內有名的情感A.I.公司Hanson Robotics研發的迷你機械人,為小朋友而設。
科學園內有名的情感A.I.公司Hanson Robotics研發的迷你機械人,為小朋友而設。

她觀察,香港本地初創較慢,大部分都是小公司,近一半是 Chatbot,較少自己發展 獨有的技術,而決定 Chatbot 成敗,其中一個重點在於數據,如果能收集的數據量太少則難以推行,與 Google、微軟等擁有龐大數據庫的公司不一樣。

科創公司 Kami 創辦人張子良曾遇過投資人說,對於走客戶服務路線的科創企業:「若果你要去矽谷發展,起碼需要200萬下載量,才跟我說話。」他進一步指出,人工智能創業只有兩條路可走,第一是專注開發技術,如 DeepMind,第二是做「低技術又容易得認受的產品」,如儲coupon,收集多足夠數據,投入成本極高,相當困難。

園方去年開發數據庫,希望幫助企業取得政府和包括機管局、公共交通機構等數據。霍露明說,教育客戶和投資者這些「全新概念」挺花力氣。「他們常問:要付出什麼? 他們不知道要成立數據庫。比如地產商透過 Chatbot 取代現有客戶服務,接到查詢或投訴,例如家中漏水,就要編入數據,Chatbot 才能理解。當然,也要教育大家網絡安全,確保數據不會洩漏。」她感嘆,跟企業洽談一單生意,通常需要六到九個月時間才能成事,令初創企業獨力難支。

因此現時科學園會舉辦 Industry Connect 活動,一次過接觸幾十間公司及行業領袖,深入淺出介紹人工智能概念。

港大工程學院院長田之楠教授(左)和科學園技術主管(機械人技術)霍露明(右)
港大工程學院院長田之楠教授(左)和科學園技術主管(機械人技術)霍露明(右)

踏進人工智能時代,香港應該怎樣做?

「政府需起帶頭作用,新加坡用 1.5 億新幣,誓要在五年內提高 A.I. 技術水平,香港這樣的金融城市更需要。」劉智滿說,未來發展將會分為三方面:一、人工智能(包括大數據);二、雲端技術網;三、網絡錢包區塊鏈(Blockchain)。

田之楠曾接觸不少金融機構,如摩根大通和滙豐銀行,都紛紛投訴,香港 FinTech 是「Big Fin, Small Tech」,技術投入不足,需要培養 更多大專畢業的科技人才,以接上人才缺口。 霍露明亦指出,過往科研市場太小,令許多專科畢業生被迫轉行,造成人才流失。

香港地小人密,目前是全球數一數二最佳數據收集的地點。然而,本地發展人工智能比別國遲起步,是否已經失了先機?田之楠肯定地說:「不,一定不會!產業 尚未成熟,就不會遲。」

延伸閱讀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