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周文化

【絕不舒適區域】零下45度的採訪挑戰 在北極圈遇上吃生鹿肉的涅涅茨人

過去十年,地球上北極圈以北的地方,科學家發現永久凍土層下蘊藏着大量的石油與天然氣資源,各國開始爭相掌控埋藏在冰面下的資源和航道。比如俄羅斯政府已投入數十億美元進行能源勘探,並在2007年將一面鈦製旗幟安放在北極海底的海牀內,以此聲稱對該地區擁有控制權。

當破冰船繞行在滿佈海冰的航道上,在接近北極點的這些地方,不斷上升的氣溫使堅無可摧的冰土在每年夏季層層剝落,並且開通了北極海域的夏季航線。科學家更估計,在未來的二十年內,進一步氣候暖化將令北冰洋海域出現一條全年無冰的航線,到時運輸石油和天然氣的船隻便可暢通無阻地在亞洲和歐洲之間往返。

上圖是由香港攝影師金峰(Justin Jin)所拍攝的。為了能夠從空中拍攝這個地球最北端的石油碼頭,他花了很長時間,撥過無數通電話,寫了無數封信件,向俄羅斯軍方、政府高級官員和能源公司的首席執行官們申請及解釋,最終獲准乘坐直升機飛到瓦蘭傑伊的上空拍攝。

金峰在過去十年的每個冬天,都前往俄羅斯北極地區進行一個名為《絕不舒適區域》(Zone of Absolute Discomfort)的攝影計劃,當中的故事橫跨俄羅斯北極近幾百年來的歷史,三種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從成吉思汗統治時代的原始遊牧民族後人的生活,到經歷蘇聯掌權的時代,到近年俄羅斯發現北極蘊含全球最大的天然氣田,普京下令再次征服北極。

2009年,在莫斯科居住了三年的金峰和一位英國文字記者朋友看到有關俄國北極地帶的報道。報道分析指,俄羅斯的北極圈將成為一個最重要的地理政治重地,而且將為美國、加拿大、俄國和挪威帶來熱熾的紛爭。

他們決定一起前往採訪,並在事前作資料搜集,發現在俄羅斯北部茫茫無垠的極地冰雪中,有一個環境極其嚴酷、決不適宜 人類居住的區域,它由東面毗鄰的美國阿拉斯加地區,綿延7000公里至西面的芬蘭,莫斯科當局稱之為「絕不舒適區」。

「憑着這名字,我們就要去看看那地方是怎樣的『絕不舒適』。」由於當地氣溫維持在攝氏零下40至45度,他們需要在體能上作出準備,例如參加一個需在零下22度將全身放進水裏三次的俄羅斯宗教儀式,到軍用店購買北極專用的軍用禦寒衣物,然後坐上火車一路奔北,四十小時的旅程,他察看窗外沿路風景變化:由高大的樹木,到樹木愈來愈低、到草根、到只看到雪原及永凍土。「當黑暗圍裹着冰雪景觀,我知道我已經到了地球的最北端。」

原始遊牧民族涅涅茨人的生活

隨後,他坐上原始的雪橇和雪上電單車來到涅涅茨人(Nenets)部落居住的地方,找到當地一個願意招待他的人,住在他們帳篷裏。

以馴鹿為生的涅涅茨人早在幾百年前就已經在俄羅斯北極地區生活了。他們居住在俄羅斯涅涅茨自治區納里揚—馬爾市外的北極苔原中的帳篷中,溫度為零下四十度,近年被天然氣和石油勘探的影響致流離失所。

那三小時的車程中,他感到異常寒冷,無意識間感到自己像靈魂出竅,能從高空看着自己躺在車子上,「以為自己身體已經死了。」當時在無風的環境裏大概是零下40度左右,但車子每小時約20公里前進速度所產生的風,令氣溫跌至差不多零下60度。

抵達後,帳篷的主人熱情地迎接他,奉上一盤看起來鮮豔多汁的「果醬」。不過當他們告訴金峰那是新鮮的生鹿腦時,雖然覺得味道不錯,但確實有點難受,且接下來的幾天,食物也幾乎都是生的,他終於吃不消了。「極地的酷寒使得細菌根本無從繁殖,且當地人需要食物所有營養,所以生吃。」當涅涅茨人聽說他是中國人時,他們非常興奮,因為近年中國市場對所謂壯陽功效的鹿角需求日增,這些養鹿為生的涅涅茨人得以新添了一門生意,他們更會扯割鹿角至牠們血流披面,「他們說不痛,但事實上是十分殘忍。」

涅涅茨牧民主要生計是把鹿肉賣給香腸工廠外,亦把鹿角賣給中國作為傳統藥物。

數百年來,俄羅斯北極地區的一片冰地,僅是涅涅茨人的故鄉,他們就像愛斯基摩人(另一說法指應該叫做因紐特人),在蘇聯時代已經受到種種的迫害,人口正在逐漸減少,到公社年代政府想把他們歸納為農民,增加農產量;一些人被重新安置在公寓樓中,其他涅涅茨人則逃離了蘇聯的統治,留在苔原上,繼續馴養馴鹿,把鹿肉賣給城市裏的香腸加工廠。他們至今仍冒着零下4、50度的嚴寒住在帳篷裏。

「但是國家開發石油和天然氣的新計劃讓涅涅茨人的生活方式再次受到衝擊。巨大的輸油管道、柏油公路和門控鑽塔阻擋了涅涅茨人和鹿羣季節交替的遊牧路線,妨礙他們尋找新的草場。」

涅涅茨牧民的帳篷,位於俄羅斯涅涅茨自治區的北極苔原上。

金峰曾於英國劍橋大學主修哲學及政治科學,後來在路透社北京分社當過文字記者,並在俄羅斯及其他歐洲國家長期生活過,會說俄文、荷蘭文、法文。他一直對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1991年解體後的俄羅斯聯邦充滿好奇,認為俄羅斯的鐵幕式統治在國際舞台上有着旗幟鮮明的形象,但政治上的「冰冷」並不代表人際間的「冷漠」及待人處事的「冷酷」,「這兒也有許多溫暖的人和事,但外界往往看不到。」

他望着地平線上寒冷幽暗的涅涅茨人部落,感到這一片經歷過歷史跌宕的雪地,代表着人類與自然、政治變革與能源誘惑的交織糾纏。「想像中的北極圈地帶,是一望無際、純白原始、潔淨空曠。實際上,這是一片極有利潤潛質的土地,但有最污染的工廠、有無盡的貪污和破壞,就像俄羅斯的縮影。」

第二次世界大戰紀念碑屹立在工業和航運樞紐的摩爾曼斯克城。冷戰期間,這座城市是重要的軍事基地,與邊境線的芬蘭和挪威對峙。今天它是北極地區最大的海港城市。